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课题的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课题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及主要内容 | 第11-14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2-14页 |
2 现状描述 | 第14-21页 |
·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| 第14-18页 |
·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| 第14-15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系统的特点 | 第15-17页 |
·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系统 | 第17-18页 |
·物流一体化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的发展 | 第18-2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3 集成化物流链信息模型的体系结构 | 第21-40页 |
·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理论 | 第21-25页 |
·Ryan 的EIA 模型 | 第21-23页 |
·微软关于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理论 | 第23-25页 |
·各种理论的比较与评述 | 第25页 |
·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意义与作用 | 第25-26页 |
·集成化物流链信息模型ILCIM 的总体框架 | 第26-30页 |
·总体框架 | 第26-29页 |
·模型的主要组成内容 | 第29-30页 |
·ILCIM 的具体内容 | 第30-39页 |
·集成化物流链信息模型ILCIM 的信息模块 | 第30-31页 |
·业务主体 | 第31页 |
·功能模块 | 第31-32页 |
·ILCIM 中业务主体、信息模块和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 | 第32-33页 |
·ILCIM 系统中业务主体、信息模块和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 | 第33-37页 |
·ILCIM 系统中业务主体、信息模块和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 | 第37-39页 |
·基于电子商务的集成化物流链信息模型ILCIM 的特点 | 第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4 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 | 第40-48页 |
·设计方法导论 | 第40-41页 |
·模型与映射关系 | 第41-43页 |
·功能/框架映射关系 | 第42页 |
·过程建模、数据建模及其关系 | 第42-43页 |
·模型转换 | 第43页 |
·过程模型 | 第43-45页 |
·模型目的和特征 | 第43-44页 |
·过程模型对象 | 第44-45页 |
·过程模型设计策略 | 第45页 |
·数据模型 | 第45-47页 |
·模型对象及表示 | 第45页 |
·概念模型设计 | 第45-46页 |
·逻辑设计 | 第46页 |
·物理设计 | 第46-47页 |
·完整性控制 | 第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5 某运输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-ILCIM 的实际应用 | 第48-67页 |
·系统实施的背景 | 第48-52页 |
·运输处的组织结构 | 第48-49页 |
·运输处业务主体的角色安排 | 第49页 |
·运输处原有信息系统概述 | 第49-51页 |
·运输处原有系统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| 第51-52页 |
·系统设计 | 第52-59页 |
·系统设计目标 | 第52页 |
·系统的设计原则及特性考虑 | 第52-53页 |
·运输流程的优化 | 第53-56页 |
·子系统的组成和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 | 第56-59页 |
·系统主要功能 | 第59-64页 |
·订单管理系统 | 第59-60页 |
·运输管理系统 | 第60-61页 |
·仓储管理系统 | 第61-62页 |
·客户管理系统 | 第62-63页 |
·结算系统 | 第63-64页 |
·与原有系统的集成 | 第64页 |
·与GPS 系统的集成 | 第64页 |
·与财务系统的集成 | 第64页 |
·与人力资源系统的集成 | 第64页 |
·与办公系统的集成 | 第64页 |
·系统实施的技术架构 | 第64-66页 |
·系统的安全性 | 第6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6 结论及展望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4页 |
独创性声明 | 第74页 |
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