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6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6-12页 |
| ·前言 | 第6页 |
| ·几个基本术语 | 第6-7页 |
| ·结构健康诊断的研究现状 | 第7-10页 |
| ·整体检测方法 | 第7-9页 |
| ·局部检测方法 | 第9-10页 |
| ·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| 第10页 |
| ·本文的工作 | 第10-12页 |
| 第二章 BP神经网络 | 第12-21页 |
| ·概述 | 第12页 |
| ·人工神经元模型 | 第12-14页 |
| ·BP神经网络算法 | 第14-18页 |
| ·提高BP神经网络效率的几点措施 | 第18-21页 |
| 第三章 小波分析 | 第21-33页 |
| ·引言 | 第21-22页 |
| ·连续小波变换 | 第22-25页 |
| ·连续小波变换 | 第22-25页 |
| ·连续小波变换的逆变换 | 第25页 |
| ·多尺度分析 | 第25-30页 |
| ·尺度空间及多分辨率分析的概念 | 第25-26页 |
| ·小波空间的概念 | 第26-27页 |
| ·正交小波变换与多分辨率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·二尺度方程 | 第28页 |
| ·Mallat算法 | 第28-30页 |
| ·小波包分解 | 第30-33页 |
| ·小波包定义 | 第30-31页 |
| ·小波包算法 | 第31-33页 |
| 第四章 小波变换与神经网络的联合运用 | 第33-44页 |
| ·结构响应的数字模拟 | 第33-34页 |
| ·结构损伤时刻的识别 | 第34-38页 |
| ·结构损伤时刻的识别 | 第34-35页 |
| ·小波包消噪原理 | 第35-36页 |
| ·响应信号小波包消噪 | 第36-38页 |
| ·结构损伤位置和程度的识别 | 第38-44页 |
| ·BP神经网络输入和输出设计 | 第38-40页 |
| ·单一损伤识别 | 第40-41页 |
| ·两处损伤识别 | 第41-44页 |
| 第五章 频率参数分析 | 第44-54页 |
| ·频率和振型对层间刚度的一阶灵敏度分析 | 第44-50页 |
| ·频率对层间刚度的一阶灵敏度 | 第45页 |
| ·振型对层间刚度的一阶灵敏度 | 第45-47页 |
| ·结构的频率和振型对层间刚度的一阶灵敏度计算结果 | 第47-50页 |
| ·频率参数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频率变化的平方与BP神经网络的联合运用 | 第51-52页 |
| ·加速度响应能量谱与第一阶频率变化的平方的联合运用 | 第52-54页 |
| 总结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| 1.本文得到的主要认识 | 第54-55页 |
| 2.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55-56页 |
| 附录 | 第56-58页 |
| 1.工程概况 | 第56页 |
| 2.试验方案 | 第56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-62页 |
| 发表论文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