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企业经济论文--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--企业现代化管理论文

ERP系统应用中企业管理模式趋同过程分析及其应用研究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第一章、前言第10-19页
 1.1 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0-14页
  1.1.1 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0-11页
  1.1.2 研究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第11-14页
 1.2 论文选题的意义第14-15页
  1.2.1 本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第14页
  1.2.2 本论文选题的实践意义第14-15页
 1.3 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15-19页
  1.3.1 本论文的研究结构体系第15-16页
  1.3.2 本论文的基本内容第16-17页
  1.3.3 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17页
  1.3.4 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第17-19页
第二章、综述第19-41页
 2.1 ERP与ERP系统第19-24页
  2.1.1 ERP与ERP系统的定义第19页
  2.1.2 当前ERP系统应用研究的主要范围第19-24页
 2.2 ERP应用效益评估的方法与问题第24-30页
  2.2.1 借鉴IT项目的效益评估方法第24-25页
  2.2.2 以D&M模型为主的评估体系第25-27页
  2.2.3 美国的标准化研究机构的评估体系第27页
  2.2.4 ERP效益指标框架第27-28页
  2.2.5 利用ABCD检测表来评估ERP系统的实施水平第28页
  2.2.6 Kyung-Kwon Hong,Young-Gul Kim的ERP效益评估方法第28-29页
  2.2.7 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对ERP系统的显性效益评估第29页
  2.2.8 关于ERP应用效益评估方法的评价第29-30页
 2.3 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第30-38页
  2.3.1 模式的定义第30-31页
  2.3.2 企业管理模式的定义第31-32页
  2.3.3 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现状第32-34页
  2.3.4 现有管理模式研究的评价第34-36页
  2.3.5 ERP系统中管理模式研究的现状与问题第36-38页
 2.4 趋同与管理模式趋同第38-39页
  2.4.1 趋同的定义第38页
  2.4.2 管理模式趋同的研究第38-39页
 2.5 本论文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企业管理模式第39-41页
第三章、ERP系统中的管理模式识别第41-53页
 3.1 创建型管理模式第41-44页
  3.1.1 识别模式第42页
  3.1.2 原型模式第42-43页
  3.1.3 工厂模式第43-44页
 3.2 结构刑管理模式第44-47页
  3.2.1 门面模式第44-45页
  3.2.2 桥梁模式第45-46页
  3.2.3 合成模式第46页
  3.2.4 装饰模式第46-47页
 3.3 行为型管理模式第47-50页
  3.3.1 状态模式第47-48页
  3.3.2 策略模式第48页
  3.3.3 模板模式第48-49页
  3.3.4 责任链模式第49-50页
  3.3.5 测量模式第50页
 3.4 ERP系统中的管理模式先进性分析第50-53页
第四章、ERP应用中的企业管理模式趋同过程分析第53-68页
 4.1 管理模式趋同是ERP系统应用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第53-54页
 4.2 模式趋同发展的三个层次第54-57页
  4.2.1 第一层次:代码复用/组件复用第55-56页
  4.2.2 第二层次:业务复用/流程复用第56页
  4.2.3 第三层次:模式复用/管理模式趋同第56-57页
 4.3 企业模式趋同的生命周期第57-60页
  4.3.1 企业管理模式趋同的分析内容第57-59页
  4.3.2 基于管理模式趋同的ERP实施生命周期第59-60页
 4.4 ERP系统应用中的管理模式趋同的八阶段第60-64页
  4.4.1 检索阶段第61页
  4.4.2 判断阶段第61页
  4.4.3 验证阶段第61-62页
  4.4.4 适应阶段第62页
  4.4.5 装配阶段第62-63页
  4.4.6 调试阶段第63页
  4.4.7 运行阶段第63页
  4.4.8 进化阶段第63-64页
 4.5 企业管理模式趋同中的角色与责任第64-67页
  4.6.1 高层管理人员重点选择企业管理模式第65-66页
  4.6.2 中层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管理模式的装配和运行第66页
  4.6.3 基层人员主动积极使用ERP系统第66-67页
 4.6 企业管理模式趋同过程决定ERP系统应用效益的评估第67-68页
第五章、企业管理模式的成熟度评估体系第68-79页
 5.1 管理模式趋同过程与成熟度评估体系的建立第68-69页
 5.2 从管理模式成熟度来评估ERP应用效益第69-70页
 5.3 基于企业管理模式成熟度的ERP应用效益评估模型第70-77页
  5.3.1 企业管理模式的初始级第72-73页
  5.3.2 企业管理模式的可重复级第73-74页
  5.3.3 企业管理模式的可定义级第74-75页
  5.3.4 企业管理模式的可管理级第75-76页
  5.3.5 企业管理模式的可优化级第76-77页
 5.4 本章小结第77-79页
第六章、案例:天津大邱庄薄板有限公司ERP应用评估第79-85页
 6.1 ERP实施促进企业管理模式转型第79页
 6.2 ERP实施促进了学习型组织的建立第79-83页
  6.2.1 ERP实施建立了企业的共同愿景第80页
  6.2.2 ERP系统的实施促进了企业的系统思考第80-81页
  6.2.3 ERP实施促进了团队学习第81-82页
  6.2.4 ERP实施促进了企业员工心智模式的改善第82-83页
  6.2.5 ERP实施促进了企业的自我超越第83页
 6.3 集中管理模式下的薄板公司运作第83-85页
第七章、结论及展望第85-89页
 7.1 本研究论文的主要结论第85-87页
 7.2 本研究论文的不足及展望第87-89页
参考文献第89-95页
致谢第95-9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6-97页

论文共9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医药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文献的系统性评价
下一篇: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体系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