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-24页 |
| 1.抗静电剂概述 | 第11-19页 |
| ·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| 第11-13页 |
| ·抗静电剂的分类与特征 | 第13-16页 |
| ·根据使用方法分类 | 第13-14页 |
| ·根据结构分类 | 第14-16页 |
| ·抗静电剂的性能评定 | 第16-18页 |
| ·静电荷的测试 | 第17页 |
| ·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的测试 | 第17页 |
| ·静电半衰期测试 | 第17-18页 |
| ·影响抗静电剂抗静电效果的因素 | 第18-19页 |
| ·抗静电剂与塑料的相容性 | 第18-19页 |
| ·抗静电剂的表面浓度 | 第19页 |
| ·与其他添加剂之间的关系和表面处理 | 第19页 |
| ·环境湿度 | 第19页 |
| ·其他 | 第19页 |
| 2.国内外抗静电剂的研究发展趋势 | 第19-22页 |
| ·国外抗静电剂应用现状及发展 | 第20-22页 |
| ·国内抗静电剂的现状与发展 | 第22页 |
| 3.本论文的研究意义、内容及重点 | 第22-24页 |
| 第二章 HL-型抗静电剂的表征 | 第24-30页 |
| 1.实验部分 | 第24-25页 |
| ·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| 第24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4-25页 |
| ·红外谱图表征 | 第24-25页 |
| ·氧乙烯基含量的测定 | 第25页 |
| 2.结果与讨论 | 第25-29页 |
| ·红外谱图分析 | 第25-28页 |
| ·十二烷基胺合成产品HL-1型抗静电剂的红外谱图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·十八烷基胺合成产品HL-2型抗静电剂的红外谱图分析 | 第26-28页 |
| ·氧乙烯基含量的确定 | 第28-29页 |
| ·HL-1型抗静电剂氧乙烯基含量的确定 | 第28-29页 |
| ·HL-2型抗静电剂氧乙烯基含量的确定 | 第29页 |
| 3.结论 | 第29-30页 |
| 第三章 HL-和HKD-100型抗静电剂的酯化改性 | 第30-36页 |
| 1.实验部分 | 第30-31页 |
| ·实验药品及器材 | 第30页 |
| ·实验原理 | 第30-31页 |
| ·改性方法 | 第31页 |
| ·红外谱图分析 | 第31页 |
| 2.结果与讨论 | 第31-35页 |
| ·改性HL-型抗静电剂红外谱图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·改性HL-1型抗静电剂红外谱图分析 | 第32页 |
| ·改性HL-2型抗静电剂红外谱图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·改性HKD-100型抗静电剂红外谱图分析 | 第33-34页 |
| ·改性工艺条件优化 | 第34-35页 |
| ·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| ·反应时间的影响 | 第35页 |
| 3.结论 | 第35-36页 |
| 第四章 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性能研究 | 第36-54页 |
| 1.实验部分 | 第36-37页 |
| ·实验原料及主要仪器 | 第36-37页 |
| ·试样的制备 | 第37页 |
| 2.性能测试 | 第37页 |
| ·抗静电性能的测试 | 第37页 |
| ·水洗性测试 | 第37页 |
| 3.结果与讨论 | 第37-53页 |
| ·HL-1型抗静电剂的优化选择 | 第38-39页 |
| ·不同加合数的HL-1型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性能比较 | 第38页 |
| ·不同加合数的HL-1型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持久性能比较 | 第38-39页 |
| ·抗静电剂添加量对PP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| ·持久(时效)性测试 | 第41-44页 |
| ·添加量配比为1∶100的各类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持久性能 | 第41-42页 |
| ·不同添加量对抗静电持久性能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| ·水洗试验 | 第44-45页 |
| ·环境温度对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| ·环境湿度对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| 第46-51页 |
| ·添加量为1∶100时PP试样电阻值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关系 | 第46-48页 |
| ·不同添加量与空气湿度相对变化的关系 | 第48-49页 |
| ·PP试样表面含水量与表面电阻值的关系 | 第49-51页 |
| ·其他影响抗静电性的因素 | 第51-53页 |
| ·试样厚度对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| 第51页 |
| ·试样粗糙度对抗静电性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| ·抗静电剂在PP试样中的分布对抗静电性的影响 | 第53页 |
| 4.结论 | 第53-54页 |
| 第五章 改性抗静电剂的阻燃性 | 第54-60页 |
| 1. 阻燃机理 | 第54-55页 |
| ·凝聚相阻燃机理 | 第54-55页 |
| ·自由基捕获机理 | 第55页 |
| ·冷却机理 | 第55页 |
| ·稀释机理 | 第55页 |
| 2.聚丙烯的燃烧特征 | 第55-56页 |
| 3.实验部分 | 第56-57页 |
| ·实验原料及主要器材 | 第56页 |
| ·试样的制备 | 第56-57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57页 |
| ·阻燃性测试 | 第57页 |
| 4.结果与讨论 | 第57-59页 |
| ·不同抗静电剂与燃烧速率的关系 | 第57-58页 |
| ·不同添加量与燃烧速率的关系 | 第58-59页 |
| 5.结论 | 第59-60页 |
| 第六章 结论 | 第60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| 致谢 | 第65-66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