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引言 | 第1-15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5-20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15页 |
·材料的获得 | 第15页 |
·仪器 | 第15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15-20页 |
·受体基因型的筛选 | 第15页 |
·原生质体的制备 | 第15-16页 |
·原生质体融合 | 第16页 |
·原生质体培养 | 第16页 |
·再生植株移栽成活 | 第16-17页 |
·再生植株同工酶鉴定 | 第17页 |
·植株总 DNA的提取及 RAPD检测 | 第17-18页 |
·再生植株mtDNA的STS(Seqence Taged Site)标记引物检测 | 第18页 |
·再生植株根尖染色体数目检测 | 第18页 |
·再生植株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 | 第18-19页 |
·再生植株形态学鉴定 | 第19-20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0-28页 |
·下胚轴不定芽诱导与原生质体培养筛选受体基因刑的比较 | 第20-21页 |
·融合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| 第21页 |
·STS标记与Ogura胞质雄性不育性相关性研究 | 第21-22页 |
·融合杂种植株的鉴定 | 第22-28页 |
·同工酶鉴定再生植株 | 第22-24页 |
·RAPD标记检测再生植株细胞核基因组 | 第24-25页 |
·mtDNA的STS标记引物鉴定再生植株 | 第25页 |
·再生植株染色体数目鉴定 | 第25-26页 |
·流式细胞仪鉴定 | 第26页 |
·融合植株形态学鉴定 | 第26-28页 |
4 讨论 | 第28-32页 |
·不同鉴定方法的比较 | 第28-30页 |
·同工酶差异位点分析与再生植株鉴定 | 第28页 |
·RAPD分析与再生植株核基因组鉴定 | 第28-29页 |
·流式细胞仪与杂种植株的倍性鉴定 | 第29页 |
·mtDNA的STS标记与Ogura胞质雄性不育性的相关性 | 第29-30页 |
·UV处理与供受体DNA含量差异对杂种性质的影响 | 第30页 |
·本研究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 | 第30页 |
·花椰菜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与花椰菜种质创新 | 第30-32页 |
5 结论 | 第32-33页 |
6 参考文献 | 第33-37页 |
7 附录 | 第37-40页 |
8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0-41页 |
9 作者简介 | 第41-42页 |
10 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