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-20页 |
1 超级稻光合特性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2 影响水稻光合作用的因素 | 第11-17页 |
·影响水稻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 | 第11-14页 |
·不同部位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| 第11页 |
·不同生育期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| 第11页 |
·气孔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| 第11-12页 |
·光呼吸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| 第12页 |
·光合相关酶类与高光效基因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| 第12-14页 |
·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| 第14页 |
·影响水稻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 | 第14-17页 |
·光 | 第14-15页 |
·水 | 第15页 |
·大气组成 | 第15-16页 |
·温度 | 第16页 |
·矿质营养 | 第16-17页 |
3 水稻光合作用的测定方式及其相关指标 | 第17-18页 |
·光合作用的测定方式的种类 | 第17页 |
·衡量光合作用的相关指标 | 第17-18页 |
4 改善超级稻光合特性、提高超级稻光合效率的技术途径 | 第18-20页 |
·超级杂交稻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| 第18-19页 |
·提高超级稻光合效率的技术途径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气体分析技术在超级杂交稻光合作用中的应用研究 | 第20-39页 |
1 试验材料与技术路线 | 第20-24页 |
·本试验所用材料及其基本情况 | 第20-21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21页 |
·田间与盆栽试验设计 | 第21-22页 |
·试验仪器 | 第22-23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3-24页 |
·各品种光合作用全生育期变化测定 | 第23页 |
·光合光响应曲线测定参数进行测定 | 第23页 |
·CO_2响应曲线测定 | 第23-24页 |
·表观量子效率(AQY)测定 | 第24页 |
·羧化效率(CE)测定 | 第24页 |
·水分利用率(WUE)测定 | 第24页 |
·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24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24-37页 |
·全生育期各品种(组合)光合作用的变化 | 第24-27页 |
·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| 第24-25页 |
·胞间CO_2浓度的变化 | 第25-26页 |
·气孔导度的变化 | 第26页 |
·蒸腾速率的变化 | 第26-27页 |
·水分利用率的变化 | 第27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27-37页 |
·各品种(组合)光合作用全生育期聚类分析结果 | 第27-31页 |
·光合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| 第31-33页 |
·光响应曲线的比较 | 第33-34页 |
·表观量子效率比较 | 第34-35页 |
·各品种(组合)CO_2响应曲线的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各品种(组合)光合羧化效率的分析 | 第36-37页 |
3 小结与讨论 | 第37-39页 |
第三章 非直线双曲线模型在光合光响应曲线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| 第39-46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9-40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39页 |
·光响应曲线数据采集方法 | 第39-40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光响应曲线原始数据 | 第40页 |
·二项式回归法对采集数据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非直线双曲线模型拟合 | 第41-42页 |
·LCP、R_(day)、φ的线性回归计算 | 第42-43页 |
3 小结与讨论 | 第43-46页 |
第四章 维管组织结构与超级稻光合特性的关系 | 第46-54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6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46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6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3页 |
·各品种(组合)间叶片厚度比较 | 第46-48页 |
·各品种(组合)间维管束比较 | 第48-50页 |
·各品种(组合)间叶片韧皮部面积比较 | 第50-52页 |
·不同品种(组合)间维管组织显微结构比较 | 第52-53页 |
3 小结与讨论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光合生理生化指标与超级稻光合特性的关系 | 第54-62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54-56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54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54-56页 |
·试验材料的获得 | 第54-55页 |
·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| 第55页 |
·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| 第55页 |
·可溶性总糖含量测定 | 第55页 |
·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测定 | 第55-56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56-61页 |
·不同品种(组合)间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比较分析 | 第56-61页 |
·叶绿素a、叶绿素b含量、叶绿素a/b变化 | 第56-58页 |
·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 | 第58-59页 |
·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| 第59页 |
·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 | 第59-60页 |
·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变化 | 第60-61页 |
3 小结与讨论 | 第61-62页 |
全文总结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70页 |
缩略词表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作者简历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