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一、引言 | 第1-18页 |
| (一)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| 第11-16页 |
| 1、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| 第11-14页 |
| 2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| (二) 该主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6页 |
| (三) 研究主题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6-17页 |
| (四) 研究的方法 | 第17-18页 |
| 二、近代以来漫画艺术与平面设计相互影响的原因 | 第18-34页 |
| (一) 二者相互影响的内部原因 | 第18-24页 |
| 1、功能的交叉使二者产生联系 | 第18-21页 |
| 2、不同质的内因也能促成二者相互作用 | 第21-24页 |
| (二) 二者相互影响的外部原因 | 第24-34页 |
| 1、商业因素 | 第24-28页 |
| 2、文化传播因素 | 第28-30页 |
| 3、非商业宣传因素 | 第30-31页 |
| 4、读图时代因素 | 第31-32页 |
| 5、漫画家因素 | 第32-34页 |
| 三、漫画艺术与平面设计从近代以来相互影响的历程 | 第34-55页 |
| (一) 清末民初二者关系的缘起 | 第34-37页 |
| 1、近代平面设计形成与近代漫画产生从开始就具有相似性 | 第34-36页 |
| 2、此时期广告设计是连接二者的纽带 | 第36-37页 |
| (二) 五四运动至20世纪30年代间二者关系进一步发展 | 第37-42页 |
| 1、广告设计和刊物设计为漫画提供发展平台 | 第38-39页 |
| 2、漫画是这一时期平面设计的主要表现手法 | 第39-40页 |
| 3、此时政治宣传性漫画也向平面设计吸收有利因素 | 第40-42页 |
| (三) 战争期间漫画艺术对平面设计影响较多 | 第42-45页 |
| 1、抗战漫画运动的高涨为平面设计注入生机 | 第42-43页 |
| 2、战争期间漫画创作手法及创作思维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| 第43-45页 |
| (四) 建国初至“文革”时期二者的发展相得益彰 | 第45-48页 |
| 1、建国初期二者更深层次的交流 | 第45-46页 |
| 2、“漫画式”宣传广告和“宣传广告式”漫画关系密切 | 第46-48页 |
| (五) “文革”以后二者在新形势下相互刺激发展 | 第48-55页 |
| 1、漫画产业化的进程刺激平面设计的发展 | 第49-51页 |
| 2、平面设计的发展也刺激漫画产业化的进程 | 第51-52页 |
| 3、高科技手段的介入使二者互通有无 | 第52-55页 |
| 四、漫画艺术与平面设计相互影响的主要规律 | 第55-70页 |
| (一) 题材与内容上的相互作用 | 第55-56页 |
| (二) 形式上的相互影响 | 第56-65页 |
| 1、二者在造型元素上的相互启发 | 第56-57页 |
| 2、二者在色彩上的相互启发 | 第57-59页 |
| 3、二者在布局与编排上的相互启发 | 第59-61页 |
| 4、常用修辞手法的影响 | 第61-63页 |
| 5、常用表现技法的影响 | 第63-65页 |
| (三) 创造性思维上的相互影响 | 第65-70页 |
| 1、直观思维方式的相互启发 | 第65-66页 |
| 2、联想思维方式的相互启发 | 第66-67页 |
| 3、幻想思维方式的相互启发 | 第67-70页 |
| 五、结语 | 第70-7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73-74页 |
| 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