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详细摘要 | 第1-8页 |
前言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告别“文革”话语 | 第11-19页 |
第一节 新时期之初的《北京文学》 | 第11-13页 |
第二节 批判“辛文彤”与对“文革”话语生产方式的否定 | 第13-15页 |
第三节 浩然——从十七年到“文革”文学的转变 | 第15-19页 |
第二章 1980年代初的“甲级队” | 第19-28页 |
第一节 李清泉与《北京文学》 | 第19-22页 |
第二节 从《受戒》到汪曾祺研讨会 | 第22-25页 |
第三节 期刊的自觉和初步发展 | 第25-28页 |
第三章 沉寂中的稳步发展 | 第28-37页 |
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深化 | 第28-30页 |
第二节 情绪审美倾向的初露 | 第30-32页 |
第三节 “知青”文本 | 第32-37页 |
第四章 新小说变革中的犹疑 | 第37-45页 |
第一节 从《受戒》到《异乡异闻》 | 第38-41页 |
第二节 “先锋”对照下的小说尝试 | 第41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7页 |
附录 | 第47-5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