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6页 |
·普鲁兰酶概述 | 第14-20页 |
·普鲁兰酶的定义及分类 | 第14页 |
·普鲁兰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| 第14-17页 |
·普鲁兰酶的结构特点 | 第17-19页 |
·普鲁兰酶的催化机制 | 第19-20页 |
·普鲁兰酶的发酵生产 | 第20-21页 |
·普鲁兰酶的原菌发酵 | 第20页 |
·普鲁兰酶的分离克隆与异源表达 | 第20-21页 |
·普鲁兰酶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·I 型普鲁兰酶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·II 型普鲁兰酶的应用 | 第22页 |
·枯草芽孢杆菌表达体系 | 第22-25页 |
·宿主菌 | 第22-23页 |
·转化方法 | 第23页 |
·表达模式 | 第23-24页 |
·枯草芽孢杆菌表达体系的优势与缺陷 | 第24页 |
·枯草芽孢杆菌表达体系的主要应用及展望 | 第24-25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普鲁兰酶产生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| 第26-39页 |
·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6-3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6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6页 |
·工具酶、生化试剂及试剂盒 | 第26页 |
·引物合成及核酸测序 | 第26-27页 |
·培养基及相关溶液 | 第27页 |
·菌株的筛选和分离 | 第27-28页 |
·葡萄糖标准曲线制作 | 第28-29页 |
·普鲁兰酶的酶活性测定方法 | 第29页 |
·菌株形态特征 | 第29-30页 |
·菌株的 16S rDNA 的克隆与分析 | 第30-33页 |
·16S rDNA 序列比较分析 | 第33页 |
·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与底物特异性 | 第33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33-38页 |
·普鲁兰酶产生菌株的初筛及分离纯化 | 第33-34页 |
·普鲁兰酶产生菌株的复筛 | 第34-35页 |
·菌落形态 | 第35页 |
·16S rDNA 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生长曲线和底物特异性的测定 | 第36-38页 |
·讨论 | 第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三章 普鲁兰酶基因的克隆 | 第39-47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9-40页 |
·菌株 | 第39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39页 |
·工具酶、生化试剂及试剂盒 | 第39页 |
·培养基及溶液 | 第39-40页 |
·引物合成及核酸测序 | 第4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0-43页 |
·基因组 DNA 的提取 | 第40页 |
·普鲁兰酶基因同源克隆简并引物的设计 | 第40页 |
·普鲁兰酶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 | 第40页 |
·普鲁兰酶完整基因的获得 | 第40-43页 |
·普鲁兰酶全长基因序列的克隆 | 第43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43-45页 |
·普鲁兰酶基因部分序列的获得 | 第43-44页 |
·普鲁兰酶基因全长序列的获得及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讨论 | 第45-4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普鲁兰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| 第47-61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7-49页 |
·菌株与质粒 | 第47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47页 |
·工具酶、生化试剂及试剂盒 | 第47-48页 |
·培养基及相关溶液 | 第48-49页 |
·引物合成及核酸测序 | 第4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9-52页 |
·基因组的提取 | 第49页 |
·普鲁兰酶基因大肠杆菌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| 第49-50页 |
·普鲁兰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| 第50-51页 |
·重组普鲁兰酶的酶学性质测定 | 第51页 |
·重组普鲁兰酶降解普鲁兰糖的动力学分析 | 第51-52页 |
·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重组酶水解普鲁兰糖的产物 | 第52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2-59页 |
·普鲁兰酶基因大肠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| 第52-53页 |
·重组表达质粒 pET-pul28 的酶切验证 | 第53-54页 |
·重组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| 第54页 |
·重组酶的纯化 | 第54-55页 |
·重组酶酶学性质分析 | 第55-58页 |
·重组酶降解普鲁兰糖生成产物的色谱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讨论 | 第59-6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五章 普鲁兰酶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 | 第61-72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61-63页 |
·菌株与质粒 | 第61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61页 |
·工具酶及试剂盒 | 第61页 |
·生化试剂 | 第61-62页 |
·培养基及相关溶液 | 第62页 |
·引物合成及核酸测序 | 第62-6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63-66页 |
·基因组的提取 | 第63页 |
·重组穿梭载体 pUBC19H-pul28 的构建 | 第63页 |
·重组穿梭载体 pUBC19H-pul28 质粒的提取 | 第63-64页 |
·枯草芽孢杆菌 WB800 电击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| 第64-65页 |
·普鲁兰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| 第65页 |
·HPLC 分析枯草芽孢杆菌分泌重组酶水解普鲁兰糖的产物 | 第65-66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66-70页 |
·重组穿梭载体 pUBC19H-pul28 的构建 | 第66-67页 |
·重组穿梭载体 pUBC19H-pul28 的验证 | 第67页 |
·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 | 第67-68页 |
·普鲁兰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| 第68页 |
·枯草芽孢杆菌表达普鲁兰酶的 Western-blot 分析 | 第68-69页 |
·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的重组酶蛋白降解底物的 HPLC 分析 | 第69-70页 |
·讨论 | 第70-7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六章 全文结论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作者简历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