异型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非线性分析
| 1 绪论 | 第1-18页 |
| ·引言 | 第9-11页 |
| ·异型柱框架结构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·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发展 | 第14-16页 |
| ·静力阶段 | 第15页 |
| ·反应谱阶段 | 第15-16页 |
| ·动力时程分析阶段 | 第16页 |
| ·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| 第16-18页 |
| 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动力分析方法 | 第18-27页 |
| ·概述 | 第18页 |
| ·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| 第18-20页 |
| ·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| 第20-24页 |
| ·结构体系模型化 | 第20-21页 |
| ·振型叠加法 | 第21-23页 |
| ·振型叠加 | 第23-24页 |
| ·反应谱的概念 | 第24-27页 |
| ·基本假定 | 第24页 |
| ·单自由度系统的地震反应谱分析 | 第24-25页 |
| ·多自由度系统的地震反应谱分析 | 第25-27页 |
| 3 有限元模型的选择 | 第27-36页 |
| ·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 | 第27-28页 |
| ·钢筋混凝土实体单元 | 第28-31页 |
| ·分离式模型 | 第28页 |
| ·组合式模型 | 第28-29页 |
| ·整体式模型 | 第29-31页 |
| ·板壳平面单元模型 | 第31-33页 |
| ·结构的总刚度矩阵及整体平衡方程的求解 | 第33-36页 |
| ·结构的总刚度矩阵 | 第33-34页 |
| ·整体平衡方程的求解 | 第34页 |
| ·构件的内力计算 | 第34-36页 |
| 4 异型柱框架结构模态分析 | 第36-43页 |
| ·基本假定 | 第36页 |
| ·分析方法及程序选择 | 第36-37页 |
| ·模态分析 | 第37-42页 |
| ·结构振型图 | 第37-38页 |
| ·结构层数对自振频率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| ·截面长宽比与频率的关系 | 第40-41页 |
| ·柱的刚度与频率的变化关系 | 第41页 |
| ·结构的层间重量与频率的关系 | 第41-4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| 5 反应谱分析 | 第43-54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43页 |
| ·标准加速度反应谱 | 第43-44页 |
| ·ANSYS 谱分析基本步骤 | 第44页 |
| ·地震反应谱分析 | 第44-53页 |
| ·单元模型参数 | 第44-45页 |
| ·在X 方向输入地震反应谱 | 第45-47页 |
| ·在45 度方向输入地震反应谱 | 第47-50页 |
| ·在Y 方向输入地震反应谱 | 第50-52页 |
| ·阻尼比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6 异型柱框架结构动力时程分析 | 第54-63页 |
| ·地震波的选择 | 第54-56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56-57页 |
| ·弹性动力时程结果分析 | 第57-62页 |
| ·顶层位移反应谱 | 第57-59页 |
| ·结构层间位移 | 第59-60页 |
| ·结构层间位移角 | 第60-61页 |
| ·地震反应力 | 第61-6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| 7 结论 | 第63-65页 |
| ·结论 | 第63-64页 |
| ·展望 | 第64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| 致 谢 | 第67-68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8-69页 |
| 详细摘要 | 第69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