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焊接、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--加压焊论文

GH4169高温合金惯性摩擦焊接过程热力耦合有限元模拟研究

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4页
目录第4-9页
第1章 绪论第9-26页
 1.1 引言第9-10页
 1.2 摩擦焊接概述第10-14页
  1.2.1 摩擦焊接原理第10-13页
  1.2.2 摩擦焊接工艺分类第13-14页
 1.3 惯性摩擦焊接第14-18页
  1.3.1 惯性摩擦焊接工艺第14-15页
  1.3.2 惯性摩擦焊接设备第15-16页
  1.3.3 惯性摩擦焊接工艺的发展及应用第16-18页
 1.4 航空发动机转子部件的惯性摩擦焊接工艺第18-20页
  1.4.1 航空发动机转子部件的结构材料第18-19页
  1.4.2 惯性摩擦焊接在航空发动机转子部件制造中的应用第19-20页
 1.5 有限元数值模拟在摩擦焊接中的应用概况第20-24页
  1.5.1 摩擦焊接工艺过程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第20-22页
  1.5.2 摩擦焊接工艺过程数值模拟技术文献分析第22-24页
 1.6 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4-26页
第2章 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第26-49页
 2.1 有限元法概述第26-28页
 2.2 热分析基本原理第28-38页
  2.2.1 有限元热分析概述第28-29页
  2.2.2 传热学经典理论第29-31页
   2.2.2.1 热力学第一定律第29-30页
   2.2.2.2 热传递的基本原理第30-31页
  2.2.3 传热学有限元分析第31-35页
   2.2.3.1 热平衡方程第31-33页
   2.2.3.2 稳态热分析第33-34页
   2.2.3.3 瞬态传热第34-35页
  2.2.4 非线性热分析第35-36页
  2.2.5 单值性条件第36-38页
 2.3 弹塑性分析基本原理第38-49页
  2.3.1 材料弹塑性性质第38-40页
  2.3.2 材料屈服准则第40-42页
   2.3.2.1 屈雷斯加屈服准则(最大切应力条件)第40-41页
   2.3.2.2 密西斯屈服准则(能量条件)第41-42页
  2.3.3 材料流动准则第42页
     ·材料强化准则第42-43页
  2.3.5 本构关系第43-47页
  2.3.6 单元的刚度矩阵及等效节点载荷列阵的形成第47-49页
第3章 GH4169高温合金物理、力学性能分析第49-67页
 3.1 高温合金概述第49-55页
  3.1.1 高温合金的定义第49页
  3.1.2 高温合金所采用的强化方式第49-51页
  3.1.3 高温合金的性能和应用第51-53页
  3.1.4 高温合金的焊接性第53-55页
   3.1.4.1 高温合金的裂纹敏感性第53-54页
   3.1.4.2 接头组织的不均匀性第54页
   3.1.4.3焊接头的等强性第54-55页
 3.2 GH4169高温合金简介第55-56页
 3.3 GH4169高温合金的性能第56-58页
 3.4 相对滑动表面的摩擦学特性第58-63页
  3.4.1 摩擦机理第58-59页
  3.4.2 摩擦表面的粘着磨损第59-60页
   3.4.2.1 粘着摩擦理论第59页
   3.4.2.2 “剥层”理论第59-60页
  3.4.3 摩擦系数与摩擦参数的关系第60-63页
 3.5 GH4169惯性摩擦焊接过程的摩擦学特性分析第63-67页
  3.5.1 摩擦焊合区的力学参数第63页
  3.5.2 摩擦焊初期的摩擦系数第63-64页
  3.5.3 稳定摩擦阶段的力学参数分析第64-67页
第4章 有限元热力耦合分析方案的拟定第67-91页
 4.1 大型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8.0简介第67页
 4.2 温度场分析方案第67-72页
  4.2.1 ANSYS8.0温度场计算所采用的基本公式第68-69页
  4.2.2 温度场计算中边界条件第69-70页
  4.2.3 摩擦热输入分析第70-72页
 4.3 应力-应变场分析方案第72-77页
  4.3.1 接触判断与计算稳定性第73-75页
   4.3.1.1 接触类型的选择第73-74页
   4.3.1.2 接触算法罚函数的选择第74页
   4.3.1.3 接触算法和接触刚度的选择第74-75页
  4.3.2 屈服准则与强化准则第75-77页
 4.4 有限元热力耦合计算方案第77-81页
  4.4.1 热力耦合计算思想的发展第77-78页
  4.4.2 热力耦合计算方法第78-81页
 4.5 计算模型建立与离散化第81-84页
  4.5.1 试件的几何模型第81-82页
  4.5.2 实体模型的网格划分第82-84页
 4.6 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第84-87页
  4.6.1 边界条件第84-85页
   4.6.1.1 力学边界条件第84-85页
   4.6.1.2 热学边界条件第85页
  4.6.2 初始条件第85-86页
   4.6.2.1 惯性初始条件第85-86页
   4.6.2.2 初始温度条件第86页
  4.6.3 载荷条件第86-87页
 4.7 收敛准则第87-89页
 4.8 材料热物性参数第89-91页
第5章 结果分析第91-109页
 5.1 模拟计算的焊接规范参数第91页
 5.2 惯性摩擦焊接过程中宏观参量的模拟结果及分析第91-93页
 5.3 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第93-96页
  5.3.1 温度场随时间变化规律分析第93-95页
  5.3.2 摩擦界面温度场结果分析第95-96页
 5.4 应力场模拟结果分析第96-100页
 5.5 应变场模拟结果分析第100-102页
 5.6 模拟结果的综合分析第102-106页
 5.7 模拟计算影响因素的分析第106-109页
  5.7.1 网格畸变第106页
  5.7.2 应力-应变关系第106-107页
  5.7.3 能量转化效率第107页
  5.7.4 热物性参数第107-109页
第6章 惯性摩擦焊接过程温度数据采集第109-118页
 6.1 惯性摩擦焊接热输入功率实时检测的特点第109页
 6.2 采样系统的硬件配置第109-110页
 6.3 采样系统的软件设计第110-116页
  6.3.1 软件系统概述第110-112页
  6.3.2 在软件设计中着重解决的几个技术难点第112-116页
 6.4 系统抗干扰设计第116-117页
 6.5 采样系统的特点第117-118页
结论第118-119页
参考文献第119-122页
附录1 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2-123页
致谢第123-124页

论文共12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静脉麻醉药对大鼠离体肾脏低温保存影响的实验研究
下一篇:50年回眸:建国后我国普通中学课程探索的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