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目录 | 第1-12页 |
| 前言 | 第12-14页 |
| 第一章 微生物培养基 | 第14-22页 |
| ·培养基的定义及分类 | 第14-20页 |
| ·培养基的定义 | 第14页 |
| ·培养基在微生物学领域中的价值 | 第14-15页 |
| ·培养基的分类 | 第15-20页 |
| ·按成分分类 | 第15-16页 |
| ·按形态分类 | 第16页 |
| ·按用途分类 | 第16-20页 |
| ·培养基的历史与厌氧产毒培养基的现状 | 第20-22页 |
| ·培养基的历史回顾 | 第20页 |
| ·厌氧产毒培养基的现状 | 第20-22页 |
| 第二章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| 第22-29页 |
| ·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| 第22-27页 |
| ·水 | 第22页 |
| ·氮源 | 第22-24页 |
| ·蛋白胨(Peptone) | 第22-23页 |
| ·氨基酸(Amino-acid) | 第23-24页 |
| ·肉浸汁(Meatinfusin) | 第24页 |
| ·碳源 | 第24-25页 |
| ·有机酸(Organicacid) | 第24页 |
| ·多糖(Polysaccharide) | 第24-25页 |
| ·寡糖(Oligosccharide) | 第25页 |
| ·单糖(Monosaccharide) | 第25页 |
| ·其它碳源 | 第25页 |
| ·无机盐类 | 第25-27页 |
| ·常用元素 | 第25-26页 |
| ·微量元素 | 第26页 |
| ·分子氧和二氧化碳 | 第26页 |
| ·生长因子 | 第26-27页 |
| ·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摄取(fueling) | 第27-29页 |
| ·单纯扩散(Simplediffusion) | 第27页 |
| ·促进扩散(Facilitateddiffusion) | 第27-28页 |
| ·主动转运(Activetransport) | 第28页 |
| ·基团转位(Grouptranslocation) | 第28-29页 |
| 第三章 多联灭活疫苗生产用厌氧产毒培养基的研究 | 第29-38页 |
| ·材料和方法 | 第29-31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29页 |
| ·菌种 | 第29-30页 |
| ·培养基 | 第30页 |
| ·实验动物 | 第30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·细菌的培养 | 第30页 |
| ·毒素或毒力测定 | 第30页 |
| ·疫苗配制 | 第30页 |
| ·成品检验 | 第30-31页 |
| ·无菌检验 | 第31页 |
| ·安全检验 | 第31页 |
| ·效力试验 | 第31页 |
| ·结果 | 第31-35页 |
| ·设计的厌氧产毒培养基Ⅰ中,Zn2+、Mg2+离子对细菌生长和产毒的影响.. | 第31页 |
| ·厌氧产毒培养基Ⅰ中L-半胱氨酸盐酸盐对细菌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| ·厌氧产毒培养基Ⅰ中不同品质蛋白胨对细菌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| 第32页 |
| ·厌氧产毒培养基Ⅰ中葡萄糖的添加量对细菌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| ·厌氧产毒培养基中添加生长刺激因子M等(厌氧产毒培养基Ⅱ)对细菌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| ·厌氧产毒培养基Ⅱ中糊精对产气荚膜梭菌B型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| 第34页 |
| ·厌氧产毒培养基培养细菌菌液配制的羊三联四防苗检验结果 | 第34-35页 |
| ·讨论 | 第35-36页 |
| ·小结 | 第36-38页 |
| 第四章 产气荚膜梭菌(B、D型)、腐败梭菌在厌氧产毒培养基中的生长与产毒特性 | 第38-46页 |
| ·材料和方法 | 第38-39页 |
| ·菌种 | 第38页 |
| ·培养基 | 第38-39页 |
| ·实验动物 | 第39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9页 |
| ·细菌的培养与取样 | 第39页 |
| ·生长曲线的测定 | 第39页 |
| ·毒素测定 | 第39页 |
| ·腐败梭菌毒力测定 | 第39页 |
| ·结果 | 第39-42页 |
| ·产气荚膜梭菌B型、D型和腐败梭菌在新研制的厌氧产毒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| 第39-40页 |
| ·产气荚膜梭菌 B型在新研制的厌氧产毒培养基中的产毒情况 | 第40-41页 |
| ·产气荚膜梭菌D型在新研制的厌氧产毒培养基中产毒情况 | 第41页 |
| ·腐败梭菌在新研制的厌氧产毒培养基中细菌产生的毒力 | 第41-42页 |
| ·讨论 | 第42-44页 |
| ·小结 | 第44-46页 |
| 结论 | 第46-50页 |
| 致谢 | 第50-51页 |
| 个人简介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