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引言 | 第11页 |
第一章 关于受贿罪的主体的认定 | 第11-31页 |
一、我国法律对受贿罪主体认定的有关规定 | 第11-17页 |
(一) 我国对受贿罪中自然人主体的认定的法律规定 | 第12-15页 |
(二) 我国对受贿罪中单位主体认定的法律规定 | 第15-17页 |
二、受贿罪主体认定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探讨 | 第17-31页 |
(一) 对从事公务的认定 | 第18-21页 |
1、明确公务活动的内涵 | 第19-20页 |
2、正确把握公务活动,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| 第20-21页 |
(二) 国家机关、国有企业、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企业、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认定 | 第21-24页 |
(三) 国家工作人员的亲属能否构成受贿共犯,成为受贿罪主体的认定 | 第24-30页 |
(四) 村民委员会、居民委员会成员主体资格的认定 | 第30-31页 |
第二章 关于受贿罪客观方面的认定 | 第31-40页 |
一、我国法律对受贿罪客观方面的法律规定 | 第31-32页 |
二、对受贿罪客观方面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| 第32-40页 |
(一)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认定 | 第32-36页 |
1、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”的含义 | 第32-34页 |
2、在司法实践是应当把握的几个问题 | 第34-36页 |
(二) 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问题 | 第36-38页 |
1、“为他人谋取利益”的含义 | 第36-37页 |
2、司法实践中应当正确认识的问题 | 第37-38页 |
(三) 受贿罪既遂、未遂的认定问题 | 第38-40页 |
1、受贿的既遂、未遂的标准 | 第38-39页 |
2、关于索贿的既遂、未遂的认定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受贿罪的处罚 | 第40-51页 |
一、我国刑法对受贿罪量刑的法律规定的历史沿革 | 第40-41页 |
二、存在的问题 | 第41-43页 |
(一) 刑罚种类设置不科学 | 第41-42页 |
(二) 现行刑法对受贿罪的法定刑设置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 | 第42页 |
(三) 受贿罪法定刑的设置违反了罪刑相适应原则 | 第42-43页 |
(四) 受贿罪法定刑规定的起刑点(追究刑事责任标准)过高,造成法网疏漏 | 第43页 |
三、受贿罪刑罚的完善 | 第43-51页 |
(一) 受贿罪的法定刑中应当增设罚金刑 | 第44-45页 |
(二) 应当完善和加强资格刑的适用 | 第45-46页 |
(三) 合理设置起刑点,做到罪刑相适应 | 第46-47页 |
(四) 应严格控制缓刑的适用 | 第47-49页 |
(五) 平衡行贿罪与受贿罪的处罚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