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7-8页 |
| 前言 | 第8-11页 |
| 第一章 电致孔装置的研制 | 第11-13页 |
| 第二章 电致孔促透机制的初步研究 | 第13-27页 |
| 第一节 电致孔对皮肤表皮层的作用 | 第13-18页 |
| 实验部分 | 第13页 |
| 1 仪器与试药 | 第13页 |
| 2 方法与结果 | 第13-17页 |
| ·电致孔的孔径大小 | 第13-14页 |
| ·电致孔引起皮肤电阻的变化 | 第14-17页 |
| 小结 | 第17-18页 |
| 第二节 荧光探针技术对机理的验证 | 第18-27页 |
| 实验部分 | 第18页 |
| 1 仪器与试药 | 第18页 |
| 2 方法与结果 | 第18-26页 |
| 3 讨论 | 第26页 |
| 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第三章 肝素钠、睾酮的HPLC测定 | 第27-39页 |
| 第一节 肝素钠测定 | 第27-36页 |
| HPLC-FI法测定肝素钠的含量 | 第27-33页 |
| 实验部分 | 第27页 |
| 1 仪器与试药 | 第27页 |
| 2 方法与结果 | 第27-29页 |
| ·色谱条件 | 第27-29页 |
| ·线性关系考察 | 第29页 |
| ·回收率试验 | 第29页 |
| ·精密度试验 | 第29页 |
| 3 讨论 | 第29-32页 |
| ·荧光衍生反应机理 | 第29-30页 |
| ·色谱条件的选择 | 第30页 |
| ·衍生反应条件的选择 | 第30-32页 |
| 小结 | 第32-33页 |
| HPLC-ELSD法测定肝素钠的含量 | 第33-36页 |
| 实验部分 | 第33页 |
| 1 仪器与试药 | 第33页 |
| 2 方法与结果 | 第33-35页 |
| ·色谱条件 | 第33-34页 |
| ·线性关系考察 | 第34页 |
| ·回收率试验 | 第34页 |
| ·精密度试验 | 第34-35页 |
| 3 讨论 | 第35页 |
| 小结 | 第35-36页 |
| 第二节 睾酮含量的测定 | 第36-39页 |
| 实验部分 | 第36页 |
| 1 仪器与试药 | 第36页 |
| 2 方法与结果 | 第36-37页 |
| ·色谱条件 | 第36页 |
| ·线性关系考察 | 第36-37页 |
| ·回收率试验 | 第37页 |
| 小结 | 第37-39页 |
| 第四章 电致孔对肝素钠、睾酮体外透皮转运的影响 | 第39-60页 |
| 第一节 电致孔对肝素钠水溶液体外透皮转运的影响 | 第39-47页 |
| 实验部分 | 第39页 |
| 1 仪器与试药 | 第39页 |
| 2 方法与结果 | 第39-44页 |
| ·体外透皮实验方法 | 第39-41页 |
| ·肝素钠的电致孔透皮情况 | 第41页 |
| ·电压和致孔时间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| 3 讨论 | 第44-46页 |
| ·电致孔透皮给药的意义 | 第44页 |
| ·皮肤各组成层次对肝素钠电致孔透皮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| ·皮肤对肝素钠的吸附 | 第45-46页 |
| ·仍需解决的问题 | 第46页 |
| 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第二节 电致孔对睾酮溶液体外透皮转运的影响 | 第47-60页 |
| 实验部分 | 第47页 |
| 1 仪器与试药 | 第47页 |
| 2 方法与结果 | 第47-57页 |
| ·体外透皮实验方法 | 第47-49页 |
| ·电压和致孔时间的影响 | 第49-53页 |
| ·其他影响因素 | 第53-56页 |
| ·脉冲给药 | 第56-57页 |
| 3 讨论 | 第57-59页 |
| ·电学参数的选择 | 第57-58页 |
| ·电极的设计 | 第58页 |
| ·为电致孔透皮给药提供的理论指导 | 第58页 |
| ·睾酮与肝素钠电致孔给药的比较 | 第58-59页 |
| 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第五章 肝素钠、睾酮电致孔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 | 第60-70页 |
| 第一节 电致孔仪的设计 | 第60-62页 |
| 实验部分 | 第60-61页 |
| 小结 | 第61-62页 |
| 第二节 肝素钠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 | 第62-67页 |
| 实验部分 | 第62页 |
| 1 仪器与试药 | 第62页 |
| 2 肝素钠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 | 第62-65页 |
| ·单次电致孔给药系统 | 第62-65页 |
| ·连续电致孔给药系统 | 第65页 |
| 3 讨论 | 第65-66页 |
| ·贴片压敏胶的选择 | 第65页 |
| ·释放度检测方法 | 第65-66页 |
| 小结 | 第66-67页 |
| 第三节 睾酮电致孔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 | 第67-70页 |
| 实验部分 | 第67页 |
| 1 仪器与试药 | 第67页 |
| 2 睾酮电致孔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 | 第67-69页 |
| ·单次电致孔给药系统 | 第67-69页 |
| ·连续电致孔给药系统 | 第69页 |
| 小结 | 第69-70页 |
| 第六章 肝素钠、睾酮电致孔透皮给药系统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| 第70-77页 |
| 第一节 肝素钠电致孔透皮给药系统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| 第70-73页 |
| 实验部分 | 第70页 |
| 1 仪器、试药与动物 | 第70页 |
| 2 方法与结果 | 第70-71页 |
| ·动物的给药方法 | 第70页 |
| ·大鼠血浆中肝素钠的测定 | 第70-71页 |
| 3 讨论 | 第71-72页 |
| 小结 | 第72-73页 |
| 第二节 睾酮电致孔透皮给药系统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| 第73-77页 |
| 实验部分 | 第73页 |
| 1 仪器、试药与动物 | 第73页 |
| 2 方法与结果 | 第73-76页 |
| ·动物的给药方法 | 第73页 |
| ·大鼠血浆中睾酮的测定 | 第73-76页 |
| 3 讨论 | 第76页 |
| ·血样处理方法的确定 | 第76页 |
| ·对照组的选择 | 第76页 |
| 小结 | 第76-7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7-80页 |
| 发表文章目录 | 第80-81页 |
| 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