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市场论文

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研究--基于选股偏好、窗饰行为、羊群行为的检验

第1章 导论第1-33页
 1.1 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第14-22页
  1.1.1 研究背景第14-20页
   1.1.1.1 理论背景第14-15页
   1.1.1.2 实践背景第15-20页
  1.1.2 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-22页
   1.1.2.1 研究目的第20-21页
   1.1.2.2 研究意义第21-22页
 1.2 研究思路和文章结构第22-28页
  1.2.1 研究思路第22-26页
  1.2.2 文章结构第26-28页
 1.3 研究方法、数据来源与创新点第28-33页
  1.3.1 研究方法第28-29页
  1.3.2 数据来源第29-30页
  1.3.3 创新点第30-33页
第2章 文献综述第33-42页
 2.1 行为金融学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的进展第33-34页
 2.2 国外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研究回顾第34-36页
  2.2.1 国外共同基金持股特征研究第34页
  2.2.2 国外共同基金羊群行为研究第34-35页
  2.2.3 国外共同基金窗饰行为研究第35-36页
 2.3 国内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研究回顾第36-39页
  2.3.1 关于市场行为的实证研究第36-37页
  2.3.2 关于个人投资者行为的研究第37页
  2.3.3 关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研究第37-39页
   2.3.3.1 关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研究第37-38页
   2.3.3.2 关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选股偏好的研究第38页
   2.3.3.3 关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窗饰行为的研究第38-39页
   2.3.3.4 关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其他方面的研究第39页
 2.4 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第39-42页
  2.4.1 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第39-40页
  2.4.2 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本文的启示第40-42页
第3章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基本特征第42-67页
 3.1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的基本特征第42-49页
  3.1.1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战略资产配置特点第42-47页
   3.1.1.1 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持仓比例与上证指数的比较第42-44页
   3.1.1.2 证券投资基金持股集中度、行业集中度与上证指数的比较第44-47页
  3.1.2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战术资产配置特点第47-49页
 3.2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趋同特征第49-58页
  3.2.1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每季度买进股票趋同性统计第50-53页
  3.2.2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每季度卖出股票趋同性统计第53-56页
  3.2.3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买入和卖出股票时趋同性的比较第56-57页
  3.2.4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不同季度买入和卖出股票时趋同性比较第57-58页
 3.3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操纵及其利益输送特征第58-65页
  3.3.1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对净值的操纵现象第59-61页
   3.3.1.1 基金通过“对倒”制造交易量提高净值第59-60页
   3.3.1.2 基金通过“倒仓”制造交易量提高净值第60页
   3.3.1.3 基金通过“违规申购新股”提高净值第60-61页
  3.3.2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与相关利害关系人之间的利益输送现象第61-64页
   3.3.2.1 基金与关联股东之间的利益输送第62-63页
   3.3.2.2 基金与主要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输送第63-64页
  3.3.3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对披露信息的修饰现象第64-65页
 3.4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基本特证总结第65-67页
第4章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“选股偏好”实证检验与分析第67-105页
 4.1 数据来源与参数设置第67-69页
  4.1.1 数据来源及其说明第68页
  4.1.2 参数设置第68-69页
 4.2 基金选股偏好(持股特征)因子分析第69-76页
 4.3 基金选股偏好(持股特征)实证检验第76-94页
  4.3.1 模型设计第76-78页
  4.3.2 描述性统计与简单分析第78-84页
  4.3.3 基金选股偏好模型实证检验第84-91页
   4.3.3.1 总体回归检验第85-87页
   4.3.3.2 各季度回归检验第87-90页
   4.3.3.3 总体回归模型与季度回归平均值模型的比较第90-91页
  4.3.4 对基金选股偏好模型的进一步检验第91-94页
   4.3.4.1 牛市阶段(1998Q_2---2001Q_2)的检验第92-93页
   4.3.4.2 熊市阶段(2001Q_3---2004Q_3)的检验第93-94页
 4.4 基金选股偏好模型实证结果比较与解释第94-102页
 4.5 结论第102-105页
第5章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“窗饰行为”的实证检验与分析第105-125页
 5.1 实证检验方法的讨论与选择第105-107页
  5.1.1 实证检验方法介绍第105-106页
  5.1.2 实证检验方法的比较与选择第106-107页
 5.2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窗饰行为的实证检验第107-122页
  5.2.1 我国封闭式基金窗饰行为检验第108-110页
  5.2.2 我国封闭式基金窗饰行为的进一步检验第110-116页
   5.2.2.1 封闭式基金持股中低换手率股票季度末收益反转效应检验第111-113页
   5.2.2.2 封闭式基金不同季度窗饰效应的检验第113-116页
  5.2.3 我国开放式基金窗饰行为检验第116-122页
   5.2.3.1 开放式基金所有持股时期末反转效应检验第117-118页
   5.2.3.2 开放式基金持股中低换手率股票时期末反转效应检验第118-120页
   5.2.3.3 开放式基金不同季度窗饰行为检验第120-122页
 5.3 检验结论与解释第122-125页
第6章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“羊群行为”实证检验与分析第125-149页
 6.1 羊群行为实证检验方法介绍与评述第126-129页
  6.1.1 羊群行为实证检验方法介绍第126-128页
  6.1.2 对羊群行为实证检验方法LSV模型的评述第128-129页
 6.2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实证检验第129-139页
  6.2.1 样本数据及其说明第129页
  6.2.2 实证检验第129-139页
   6.2.2.1 所有基金(总体样本)羊群行为检验第129-136页
   6.2.2.2 闭式基金、开放式基金羊群行为分类检验第136-138页
   6.2.2.3 中美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比较第138-139页
 6.3 实证结论与解释第139-149页
第7章 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及其对监管的启示第149-173页
 7.1 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实证结果第149-152页
  7.1.1 中国证券投资基金选股偏好实证检验结果第149页
  7.1.2 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窗饰行为实证结果第149-151页
  7.1.3 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实证结果第151-152页
 7.2 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特点、问题和成因第152-157页
  7.2.1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选股时基本坚持了价值投资理念第152页
  7.2.2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理性投资行为第152-156页
   7.2.2.1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非理性择时第153页
   7.2.2.2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一定程度的窗饰行为第153-154页
   7.2.2.3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第154-156页
  7.2.3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正在向理性方面转变第156-157页
 7.3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危害第157-159页
  7.3.1 基金的非理性择时会损害基金持有人合法权益第157页
  7.3.2 基金窗饰行为制造了虚假现象,损害了市场效率第157-158页
  7.3.3 基金的羊群行为会加剧市场的波动第158-159页
  7.3.4 基金的非理性行为可能与违法犯罪行为相联系第159页
 7.4 提高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有效性的政策建议第159-166页
  7.4.1 完善基础制度建设,建立良好的基金生态环境第160-161页
  7.4.2 提高上市公司质量,扩大基金投资范围,降低理性羊群行为程度第161页
  7.4.3 鼓励基金公司产品创新,推进基金投资风格多元化,化解羊群行为第161-162页
  7.4.4 规范基金评级和排名,制定科学的基金评估指标体系,消除窗饰动机第162-163页
  7.4.5 加强基金公司治理,提高基金管理人独立性第163-164页
  7.4.6 提高基金信息披露数量、质量,有效遏制非理性投资行为第164-165页
  7.4.7 强化基金从业人员自律管理,树立“诚信为本”的理念,真正履行“受人之托,代人理财”第165页
  7.4.8 配合股权分置,发挥基金机构投资者信息、专业优势,积极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,促进市场平稳过渡第165-166页
 7.5 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未来发展的思考第166-169页
  7.5.1 继续强化基金对证券市场的稳定作用,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第166-167页
  7.5.2 把基金作为优化资源配置,降低金融风险,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重要工具第167-168页
  7.5.3 把基金与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完善联系起来,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第168页
  7.5.4 加强开放式基金的发展,妥善解决封闭式基金第168-169页
 7.6 本研究的局限以及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69-173页
  7.6.1 本研究的局限第169-170页
  7.6.2 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70-173页
参考文献第173-177页
个人简历 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77页

论文共1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输水工程复杂边界条件下二、三维水流数值模拟
下一篇:试论小提琴比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