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要符号说明 | 第1-8页 |
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8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二、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| 第12-26页 |
1.3.1 简化方程采用的假定 | 第13-14页 |
1.3.2 自由水面处理 | 第14-15页 |
1.3.3 网格生成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3.4 控制方程的离散方法 | 第17-21页 |
1.3.5 紊流数学模型 | 第21-26页 |
1.4 本文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| 第26-28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26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平面二维数学模型 | 第28-38页 |
2.1 控制方程 | 第28页 |
2.2 方程离散格式、计算方法和初边界条件 | 第28-34页 |
2.2.1 离散网格及变量分布 | 第28-29页 |
2.2.2 计算方法 | 第29-31页 |
2.2.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| 第31-32页 |
2.2.4 动边界处理 | 第32-34页 |
2.3 平面二维数学模型的验证 | 第34-37页 |
2.3.1 计算区域 | 第34-35页 |
2.3.2 进出口边界条件的确定 | 第35页 |
2.3.3 计算水深 | 第35-36页 |
2.3.4 计算流速分布 | 第36-3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三章 三维紊流数学模型 | 第38-66页 |
3.1 k-ε紊流数学模型 | 第38页 |
3.2 数值求解方法 | 第38-54页 |
3.2.1 适体坐标系及微分法生成 | 第40-46页 |
3.2.2 控制方程的变换 | 第46页 |
3.2.3 控制方程的离散 | 第46-47页 |
3.2.4 离散方程求解 | 第47-54页 |
3.3 边界条件 | 第54-55页 |
3.4 边界条件的转换 | 第55-57页 |
3.5 平面二维自由表面流动、三维有压流动数学模型的嵌套连接 | 第57-64页 |
3.5.1 嵌套连接和初始边界条件 | 第58页 |
3.5.2 算例分析 | 第58-64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第四章 算例分析 | 第66-85页 |
4.1 自由面流消能区的二维数值计算 | 第66-71页 |
4.1.1 复杂流场区流态分析与边界处理 | 第66-67页 |
4.1.2 面流消能区的概化修正方法 | 第67-70页 |
4.1.3 算例分析 | 第70-71页 |
4.2 连续突扩管流的数值计算 | 第71-78页 |
4.2.1 恒定总流能量方程 | 第72页 |
4.2.2 流态分析及计算水力要素分布 | 第72-77页 |
4.2.3 水头损失计算结果分析 | 第77-78页 |
4.3 边壁凹凸隧洞水流的数值计算 | 第78-83页 |
4.3.1 流速和压力分布 | 第79-80页 |
4.3.2 紊动动能与紊动耗散率分布 | 第80页 |
4.3.3 水头损失计算结果分析 | 第80-83页 |
4.4 本章小节 | 第83-85页 |
第五章 自由表面紊流数值模拟及局部细化网格的VOF方法 | 第85-106页 |
5.1 VOF模型 | 第85-88页 |
5.2 水气两相分层流的VOF紊流数学模型 | 第88-89页 |
5.3 CFD软件简介 | 第89页 |
5.4 局部细化网格的VOF紊流数学模型 | 第89-100页 |
5.4.1 局部细化网格下立面二维自由水面紊流的VOF模型 | 第90-95页 |
5.4.2 局部细化网格下三维自由水面紊流的VOF模型 | 第95-100页 |
5.5 平面二维自由表面流动、三维自由表面紊流数学模型的嵌套连接 | 第100-104页 |
5.5.1 嵌套连接和初始边界条件 | 第100-101页 |
5.5.2 算例分析 | 第101-104页 |
5.6 本章小节 | 第104-106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06-109页 |
6.1 结论 | 第106-107页 |
6.2 展望 | 第107-10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9-116页 |
作者在攻博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| 第116-117页 |
致谢 | 第11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