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列车轴温探测系统状况及设计要点 | 第1-14页 |
·车外列车轴温探测系统的国内状况 | 第8页 |
·设计要点 | 第8-10页 |
·向量ARMA模型 | 第10-11页 |
·现代DSP技术概念 | 第11-14页 |
第2章 系统总体框图及每部分作用 | 第14-29页 |
·系统框图 | 第14页 |
·每部分的作用 | 第14-21页 |
·聚类向量ARMA子系统中的主要模块 | 第21-29页 |
第3章 系统特性分析与算法 | 第29-65页 |
·系统噪声的确定 | 第29-30页 |
·列车轴温信号最小方差准则 | 第30-35页 |
·模拟通道的参数选择 | 第35-44页 |
·从状态方程到ARMA的转换 | 第44-45页 |
·从传递函数到ARMA的转换 | 第45-54页 |
·ARMA新息模型 | 第54-57页 |
·聚类向量ARMA新息CN均值算法 | 第57-59页 |
·FFT(Fast Fourier Transform) | 第59-65页 |
第4章 基于Nios的SOPC实现 | 第65-93页 |
·设计工具 | 第65-71页 |
·聚类向量ARMA子系统 | 第71-93页 |
第5章 生成可裁减的SOPC | 第93-98页 |
·SOPC Builder的系统扩展功能 | 第93-94页 |
·配置接口文件及生成嵌入式SOPC | 第94-98页 |
第6章 实验 | 第98-100页 |
结论 | 第100-101页 |
致谢 | 第101-102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02-10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3-106页 |
附录 | 第106页 |
[附录1]Biquadrate Filter的参数选择 | 第106页 |
[附录2]设计IIR数字滤波器的条件与变换公式 | 第106页 |
[附录3]C聚类子系统程序 | 第106页 |
[附录4]串口通信子程序UART_1 | 第106页 |
[附录5]FIFO_a子程序 | 第106页 |
[附录6]Boot_ROM子程序 | 第106页 |
[附录7]巴克码子程序 | 第106页 |
[附录8]CPU子程序 | 第106页 |
[附录9]USB_to_Ethernet子程序 | 第106页 |
[附录10]工程程序 | 第106页 |
[附录11]spi子程序 | 第106页 |
[附录12]Cyclone专用子程序 | 第10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