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绪论 | 第1-29页 |
1 氧载体的研究与发展 | 第7-17页 |
·生物体内的天然氧载体类型 | 第7-8页 |
·人工氧载体的发展 | 第8-9页 |
·氧载体的自氧化作用 | 第9-10页 |
·人工氧载体的类型、特点和分类 | 第10-16页 |
·按过渡金属离子分类 | 第10-12页 |
·按配体类型分类 | 第12-16页 |
·研究氧载体配合物的重要意义 | 第16页 |
·人工氧载体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2 席夫碱类金属配合物的研究发展 | 第17-19页 |
·席夫碱-金属配合物的分类 | 第17-18页 |
·席夫碱-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分步合成法 | 第18页 |
·直接合成法 | 第18页 |
·金属离子置换法 | 第18页 |
·胺与金属配合物反应 | 第18-19页 |
3 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背景 | 第19-22页 |
·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| 第19-22页 |
·取代法 | 第19页 |
·缩合法 | 第19-20页 |
·与酸酐反应 | 第20页 |
·与酯反应 | 第20-21页 |
·与卤代烷反应 | 第21-22页 |
4 本文的工作内容 | 第22-23页 |
5 参考文献 | 第23-29页 |
第二章 系列双席夫碱的合成与表征 | 第29-42页 |
1 实验部分 | 第29-30页 |
·仪器和试剂 | 第29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29-30页 |
2 表征 | 第30-38页 |
·红外吸收 | 第30-31页 |
·两个席夫碱配体L 的X 射线衍射实验与晶体结构分析 | 第31-35页 |
·X 射线衍射 | 第31页 |
·晶体结构描述及讨论 | 第31-35页 |
·~13C NMR | 第35-36页 |
·质谱 | 第36-37页 |
·紫外光谱 | 第37-38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第三章 席夫碱-CO(Ⅱ)配合物的合成与吸氧性能研究 | 第42-57页 |
仪器与试剂 | 第43页 |
第一节 N, N’-(4-甲氧基苯基亚甲基)-1,2-乙二胺Co(Ⅱ)配合物的固相合成及其氧合性能研究 | 第43-51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3-44页 |
·配合物的合成 | 第43页 |
·吸氧测试 | 第43-4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4-51页 |
·XRD 分析 | 第45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45页 |
·紫外-可见光谱 | 第45-47页 |
·摩尔电导率 | 第47页 |
·氧合性能 | 第47-48页 |
·固相氧合反应的动力学分析 | 第48-51页 |
第二节N, N’-(4-甲氧基苯亚甲基)-1,4-丁二胺Co(Ⅱ)配合物的固相合成及其氧合性能研究 | 第51-53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1页 |
·配合物的合成 | 第51页 |
·吸氧性能测试 | 第5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1-53页 |
·红外光谱 | 第51-52页 |
·摩尔电导率 | 第52页 |
·氧合性能 | 第52-53页 |
第三节 N, N'-(4-羟基苯亚甲基)-1,4-丁二胺Co(Ⅱ)配合物的固相合成及其氧合性能研究 | 第53-5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3页 |
·配合物的合成 | 第53页 |
·吸氧性能测试 | 第53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3-57页 |
·氧合性能 | 第53-54页 |
·红外光谱 | 第54页 |
·摩尔电导率 | 第54-57页 |
第四节 N, N'-(4-羟基-3 甲氧基苯亚甲基)-1,4-丁二胺Co(Ⅱ)配合物的固相合成及其氧性能研究 | 第57-62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7-58页 |
·配合物的合成 | 第57页 |
·吸氧性能测试 | 第57-5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8-61页 |
·红外光谱 | 第58-59页 |
·摩尔电导率 | 第59页 |
·固相氧合反应的动力学分析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2页 |
第四章 N,N,N’N’-四(苯并咪唑基亚甲基)乙二胺合 Co(Ⅱ)配合物的合成和氧性能及表征 | 第62-69页 |
1 实验部分 | 第62-64页 |
·仪器和试剂 | 第62页 |
·配体的合成 | 第62-63页 |
·配合物的合成 | 第63-64页 |
2 结果与讨论 | 第64-67页 |
·元素分析 | 第64页 |
·红外 | 第64-65页 |
·摩尔电导率 | 第65页 |
·热分析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69页 |
第五章 附录本论文相关图谱 | 第69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