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组织、银行论文--其他金融组织论文

再担保体系经济主体的收益与风险分担研究

致谢第1-6页
中文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1 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 ·问题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必要性第11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第12-15页
     ·文献研究第12-14页
     ·研究空间第14-15页
   ·研究目标及创新点第15-17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标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研究创新点第16-17页
   ·研究框架及方法第17-20页
     ·研究框架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8-20页
2 再担保体系的理论基础第20-27页
   ·信用再担保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第20-23页
     ·担保的概念与特点第20页
     ·再担保的概念与特点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再担保与担保的关系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再担保的对象及业务类型第22-23页
   ·再担保的理论认识第23-25页
     ·价值认同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·风险转移理论第24页
     ·信贷配给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·再担保的运行机制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再担保体系的运行过程第25页
     ·再担保体系的运行特点第25-26页
   ·小结第26-27页
3 再担保体系经济主体收益与风险的现状第27-31页
   ·再担保体系经济主体的界定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再担保体系经济主体的构成第27页
     ·再担保体系经济主体的关系第27-28页
   ·再担保体系经济主体收益与风险分担的现状分析第28-30页
     ·再担保体系经济主体的收益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再担保体系经济主体的风险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现状分析的结论第30页
   ·小结第30-31页
4 再担保体系经济主体的收益研究第31-45页
   ·再担保体系经济主体收益模型构建第31-36页
     ·模型构建的前提假设第31页
     ·再担保体系经济主体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1-34页
     ·再担保体系经济主体收益模型构建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再担保体系经济主体收益模型中的风险因素筛选第35-36页
   ·再担保体系经济主体收益模型分析第36-44页
     ·模型分析的数据基础第36-38页
     ·再担保体系经济主体收益对比第38页
     ·风险分担因素影响经济主体收益的趋势分析第38-43页
     ·模型分析结论第43-44页
   ·小结第44-45页
5 基于收益模型结论的再担保体系经济主体风险分担研究第45-58页
   ·再担保体系经济主体风险分担的研究前提第45-46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前提假设第45-46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方法与模型第46页
   ·再担保体系经济主体的风险分担博弈第46-53页
     ·银行与担保绑定整体的风险分担博弈第46-49页
     ·担保机构与再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博弈第49-51页
     ·消耗系数的确定第51-53页
     ·信用系数的确定第53页
   ·博弈的结论与实证分析第53-56页
     ·博弈的结论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博弈的实证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·小结第56-58页
6 结论与展望第58-60页
   ·结论第58-59页
   ·展望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2页
附录A第62-63页
作者简历第63-65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
下一篇:中国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模式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