串—并联式气袋抛射器两相流内弹道构模
| 1 绪论 | 第1-13页 |
| ·引言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子母弹概述 | 第10-12页 |
| ·国外子母弹研究进展及介绍 | 第10页 |
| ·子母弹技术概述 | 第10-12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2-13页 |
| 2 一维两相流内弹道混合模型 | 第13-33页 |
| ·引言 | 第13页 |
| ·两相流模型 | 第13-19页 |
| ·抛撒过程的基本假设 | 第14页 |
| ·燃烧室控制方程 | 第14-17页 |
| ·高压室控制方程 | 第17页 |
| ·低压室控制方程 | 第17-18页 |
| ·气囊控制方程 | 第18-19页 |
| ·辅助方程 | 第19-22页 |
| ·喷孔流量方程 | 第22-24页 |
| ·差分格式 | 第24-26页 |
| ·MacCormark差分方法的基本形式 | 第24-25页 |
| ·迎风格式差分方法的基本形式 | 第25-26页 |
| ·差分格式的稳定性条件 | 第26页 |
| ·边界的处理 | 第26-32页 |
| ·固定边界 | 第26-27页 |
| ·燃烧室右边界-有物质流出的边界 | 第27-30页 |
| ·高压室左边界控制体方程-有物质流入的边界 | 第30-32页 |
| ·求解步骤 | 第32-33页 |
| 3 一维两相流混合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| 第33-45页 |
| ·引言 | 第33页 |
| ·数值模拟结果 | 第33-37页 |
| ·燃烧室压力模拟结果 | 第33-34页 |
| ·高压室压力模拟结果 | 第34-35页 |
| ·低压室压力模拟结果 | 第35页 |
| ·气囊压力模拟结果 | 第35-36页 |
| ·综合曲线分析 | 第36-37页 |
| ·与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 | 第37-40页 |
| ·燃烧室压力比较 | 第37-38页 |
| ·高压室压力比较 | 第38-39页 |
| ·低压室压力比较 | 第39页 |
| ·气囊压力比较 | 第39-40页 |
| ·一维两相流混合模型与其它模型之间的比较 | 第40-43页 |
| ·一维两相流模型混合模型与零维模型的比较 | 第40-42页 |
| ·一维两相流混合模型与一维零维混合模型之间的比较 | 第42-43页 |
| ·小结 | 第43-45页 |
| 4 模型的应用与研究 | 第45-60页 |
| ·引言 | 第45页 |
| ·装药量对抛撒过程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| ·压力室容积变化对抛撒过程的影响 | 第47-52页 |
| ·燃烧室容积的改变对抛撒过程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| ·高压室容积的改变对抛撒过程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| ·低压室容积的改变对抛撒过程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| ·子弹质量改变对抛撒过程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| ·改变喷孔面积对抛撒过程的影响 | 第54-58页 |
| ·改变燃烧室喷孔的面积 | 第54-55页 |
| ·改变高压室喷孔的面积 | 第55-57页 |
| ·改变低压室喷孔的面积 | 第57-58页 |
| ·小结 | 第58-60页 |
| 5 结束语 | 第60-61页 |
| 6 致谢 | 第61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