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基础理论论文--化工物理化学论文

液固表面自由能差效应强化冷凝传热的机理研究

0 前言第1-11页
1 文献综述第11-20页
   ·概述第11页
   ·滴状冷凝过程的微观机制第11-13页
     ·液滴的形成第11-12页
     ·液滴的生长与合并第12页
     ·液滴的脱落第12-13页
     ·液滴的分布第13页
   ·蒸汽冷凝的传热理论第13-14页
   ·实现滴状冷凝的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有机促进剂第14页
     ·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4页
     ·有机高分子涂层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其它材料第15页
     ·机械抛光表面第15页
   ·液固表面自由能差对冷凝传热的影响第15-17页
   ·限制热阻对冷凝传热的的影响第17-18页
   ·线张力对接触角的影响第18页
   ·二元混合蒸汽冷凝传热第18-19页
   ·小结第19-20页
2 竖壁上液滴的脱落直径研究第20-34页
   ·引言第20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第20-21页
   ·实验结果和讨论第21-23页
   ·接触线理论模型第23-25页
   ·模型计算结果第25-28页
     ·水在不同表面上的脱落直径计算第25-26页
     ·乙二醇在不同表面上的脱落直径计算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接触角滞后与液滴变形程度的关系第27-28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值的对比第28页
   ·小结第28-30页
   ·线张力对接触角的影响第30-34页
     ·现有理论及影响因素第30页
     ·液滴系统的平衡条件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液滴系统的亥姆霍兹自由能第31-33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33-34页
3 滴状冷凝传热理论模型第34-45页
   ·引言第34页
   ·滴状冷凝传热模型的建立第34-40页
     ·传热模型的基本假设第34-35页
     ·通过单个液滴的传热第35-37页
     ·液滴的分布函数第37页
     ·生长方式的临界半径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传热特性的计算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液滴冷凝传热模型计算框图第39-40页
   ·滴状冷凝传热模型的计算第40-43页
     ·接触角对滴状冷凝传热特性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·脱落直径对滴状冷凝传热特性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·过冷度对滴状冷凝传热特性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·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较第43-44页
   ·模型计算值与文献值的比较第44-45页
4 实验流程与方法第45-56页
   ·引言第45页
   ·实验流程及实验步骤第45-48页
   ·数据处理方法与系统稳定性分析第48-51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第48页
     ·系统稳定性分析第48-51页
   ·表面制备工艺与表面性能第51-53页
     ·冷凝块表面的具体处理方法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固体表面自由能的估算第52-53页
   ·涂层导热性能的实验测定第53-54页
   ·涂层厚度的实验测定第54-56页
     ·膜厚测量原理第54-55页
     ·膜厚测量实验步骤第55-56页
5 液固表面自由能差效应对水蒸气冷凝传热特性的影响第56-70页
   ·引言第56页
   ·液固表面自由能差强化滴状冷凝传热实验研究第56-62页
     ·常压下不同表面的冷凝传热实验结果对比第56-59页
     ·冷凝压力0.12MPa下不同表面的冷凝传热实验结果对比第59-60页
     ·冷凝压力0.14MPa下不同表面的冷凝传热实验结果对比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冷凝压力0.16MPa下不同表面的冷凝传热实验结果对比第61-62页
   ·液固表面自由能差强化滴状冷凝传热的实验结果第62-68页
   ·液固表面自由能差效应强化冷凝传热的机理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·小结第69-70页
6 表面自由能差对乙醇-水混合蒸汽冷凝传热特性的影响第70-82页
   ·引言第70-71页
   ·低表面自由能表面上乙醇-水二元蒸汽冷凝形态的实验研究第71-73页
   ·表面自由能差与乙醇-水二元蒸汽冷凝形态关系实验研究第73-75页
   ·表面自由能差影响乙醇-水二元蒸汽冷凝传热的实验结果第75-78页
   ·表面自由能差影响乙醇-水二元蒸汽冷凝传热的文献结果第78-81页
   ·小结第81-82页
7 结论第82-83页
参考文献第83-87页
符号说明第87-88页
致谢第88-89页
发表论文第89-90页
附录第90-92页

论文共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的临床观察
下一篇: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