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8-13页 |
1 引言 | 第8页 |
2 基本概念 | 第8-13页 |
·配子发生 | 第8-9页 |
·雄性附腺 | 第9页 |
·凝集素受体 | 第9-10页 |
·原癌基因 | 第10-11页 |
·原位杂交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凝集素受体在中华稻蝗配子发生中的研究 | 第13-22页 |
1 凝集素受体在配子发生中的研究概况 | 第13-18页 |
·凝集素受体在精子发生中的研究概况 | 第13-16页 |
·凝集素受体在卵子发生中的研究概况 | 第16-18页 |
·卵子透明带上的凝集素受体 | 第16页 |
·卵子发生中凝集素受体的积累 | 第16-17页 |
·凝集素受体的功能探讨 | 第17-18页 |
·凝集素作用途径 | 第18页 |
2 材料和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8页 |
·实验原理和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3 实验结果 | 第19-20页 |
·PNA在卵巢切片上的标记 | 第19-20页 |
·PNA在精巢切片上的标记 | 第20页 |
·PNA受精囊切片上的标记 | 第20页 |
4 分析和讨论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原癌基因c-kit在中华稻蝗配子发生中表达的研究 | 第22-35页 |
1 原癌基因c-kit在配子发生中研究概况 | 第22-28页 |
·原癌基因c-kit在精子发生中的研究概况 | 第22-25页 |
·原癌基因c-kit在卵子发生中的研究概况 | 第25-26页 |
·关于配子发生中调节途径的研究 | 第26-28页 |
2 中华稻蝗配子发生中Kit的表达 | 第28-30页 |
·材料和研究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8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28-2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9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29-30页 |
·中华稻蝗精子发生中Kit的表达 | 第29-30页 |
·中华稻蝗卵子发生中Kit的表达 | 第30页 |
3 中华稻蝗配子发生中c-kit mRNA的表达 | 第30-32页 |
·材料和研究方法 | 第30-32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0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30-31页 |
·实验原理和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32页 |
·中华稻蝗精子发生中c-kit mRNA的表达 | 第32页 |
·中华稻蝗卵子发生中c-kit mRNA的表达 | 第32页 |
4 分析和讨论 | 第32-35页 |
第四章 中华稻蝗雄性附腺和储精囊的组织学研究 | 第35-39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雄性附腺和储精囊的取材 | 第35页 |
·雄性附腺和储精囊标本的制备 | 第35-36页 |
2 实验结果 | 第36-37页 |
·中华稻蝗雄性附腺和储精囊的整体结构 | 第36页 |
·附性腺的组织学 | 第36-37页 |
·储精囊的组织学 | 第37页 |
·射精管基部的组织学特点 | 第37页 |
3 分析和讨论 | 第37-39页 |
总结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50页 |
附图及图注 | 第50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