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种软件逻辑分析仪SimLA的研究与实现
摘 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0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8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8-9页 |
·论文章节安排 | 第9-10页 |
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及其开发技术 | 第10-29页 |
·嵌入式系统概述 | 第10-16页 |
·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| 第10页 |
·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 | 第10-11页 |
·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| 第11-13页 |
·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 | 第13-14页 |
·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 | 第14-16页 |
·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 | 第16-26页 |
·开发方法简介 | 第16-21页 |
·交叉开发工具 | 第21-24页 |
·仿真开发工具 | 第24-26页 |
·信息家电嵌入式系统仿真开发平台IASDP | 第26-28页 |
·系统功能 | 第26-27页 |
·系统结构 | 第27-2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嵌入式系统测试相关技术 | 第29-37页 |
·软件测试 | 第29-31页 |
·软件测试的目标 | 第29页 |
·软件测试的原则 | 第29-30页 |
·软件测试的方式 | 第30页 |
·软件测试的方法 | 第30页 |
·软件测试的策略 | 第30-31页 |
·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的特点 | 第31-32页 |
·典型嵌入式系统测试工具的分析 | 第32-35页 |
·纯硬件测试工具 | 第32-33页 |
·纯软件测试工具 | 第33-34页 |
·软硬件结合的测试工具 | 第34-35页 |
·构造软件逻辑分析仪SimLA的意义和价值 | 第35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逻辑分析仪的功能与原理分析 | 第37-53页 |
·逻辑分析仪概述 | 第37-39页 |
·逻辑分析仪的定义 | 第37-38页 |
·逻辑分析仪的特点 | 第38-39页 |
·数据的采集方式 | 第39页 |
·触发与跟踪方式 | 第39-49页 |
·触发、触发字与跟踪方式 | 第39-40页 |
·基本触发 | 第40-41页 |
·延迟触发 | 第41-43页 |
·序列触发 | 第43-46页 |
·“非”触发 | 第46-48页 |
·出错触发 | 第48页 |
·“或”触发 | 第48页 |
·触发限定 | 第48-49页 |
·关于触发的小结 | 第49页 |
·数据的存储 | 第49-51页 |
·基本存储方式 | 第49页 |
·选择性存储 | 第49-51页 |
·瞬变存储 | 第51页 |
·三种存储方法的比较 | 第51页 |
·数据的显示 | 第51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软件逻辑分析仪SimLA的设计与实现 | 第53-80页 |
·SimLA的需求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总体描述 | 第53页 |
·功能描述 | 第53-54页 |
·性能描述 | 第54页 |
·SimLA的总体设计 | 第54-59页 |
·设计原则 | 第54-55页 |
·体系结构 | 第55-57页 |
·工作流程 | 第57-59页 |
·采集代理LAAgent的设计与实现 | 第59-74页 |
·LAAgent的总体设计 | 第59-65页 |
·信号采集模块 | 第65-69页 |
·触发器模块 | 第69-71页 |
·存储器模块 | 第71-74页 |
·逻辑分析仪前端SimLAGUI的设计与实现 | 第74-79页 |
·SimLAGUI的总体设计 | 第74-76页 |
·配置模块 | 第76-78页 |
·波形显示模块 | 第78-7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第六章 SimLA的实现情况 | 第80-84页 |
·开发过程 | 第80页 |
·测试验证 | 第80-84页 |
第七章 结束语 | 第84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7页 |
致 谢 | 第87-88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