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氧化铜电接触材料组织性能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8页 |
| ·前言 | 第9页 |
| ·电接触材料 | 第9-12页 |
| ·电接触材料简介 | 第10页 |
| ·电接触材料分类 | 第10-12页 |
| ·按工作状态 | 第10页 |
| ·按承担电流 | 第10-12页 |
| ·电接触材料的性能要求 | 第12页 |
| ·电接触材料的研究状况 | 第12-16页 |
| ·国外研究状况 | 第12-14页 |
| ·国内研究状况 | 第14-16页 |
| ·银氧化铜(AgCuO)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工艺 | 第16-25页 |
| ·粉末冶金技术 | 第16-18页 |
| ·合金内氧化法 | 第18-19页 |
| ·快速凝固技术 | 第19-21页 |
| ·共沉淀法 | 第21-22页 |
| ·超声化学包覆法 | 第22-24页 |
| ·反应合成技术 | 第24-25页 |
| ·研究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5-26页 |
| ·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6页 |
| ·课题来源 | 第2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6-28页 |
| 第二章 银氧化铜材料的试验方案及其制备 | 第28-32页 |
| ·材料的制备工艺 | 第28页 |
| ·实验所用材料及配料 | 第28-30页 |
| ·实验所用原料 | 第28页 |
| ·配料 | 第28-29页 |
| ·成分设计 | 第29-30页 |
| ·成分选择依据 | 第29页 |
| ·氧化铜含量 | 第29-30页 |
| ·所用仪器和设备 | 第30页 |
| ·分析与测试 | 第30-31页 |
| ·材料密度测试 | 第30页 |
| ·电导率的测定 | 第30页 |
| ·力学性能分析 | 第30页 |
| ·显微组织分析 | 第30页 |
| ·相组成分析 | 第30-31页 |
| ·电寿命分析 | 第31页 |
| ·制备工艺及参数 | 第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第三章 AgCuO材料性能分析 | 第32-53页 |
| ·材料的物理性能 | 第32-38页 |
| ·材料的致密度 | 第32-34页 |
| ·材料的导电性 | 第34-38页 |
| ·材料的力学性能 | 第38-43页 |
| ·材料的硬度 | 第38页 |
| ·材料的抗拉强度 | 第38-41页 |
| ·材料的延伸率 | 第41-43页 |
| ·银氧化铜触点的电寿命实验及分析 | 第43-51页 |
| ·材料的电寿命试验分析 | 第46-48页 |
| ·材料的转移分析 | 第48-51页 |
| ·材料转移的基本知识 | 第49-50页 |
| ·银氧化铜触头材料转移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| 第四章 AgCuO显微结构分析 | 第53-66页 |
| ·X-Ray衍射分析 | 第53页 |
| ·材料的显微组织分析 | 第53-64页 |
| ·烧结坯显微组织分析 | 第53-57页 |
| ·粉末冶金法烧结坯显微组织分析 | 第53-55页 |
| ·反应合成法烧结坯显微组织分析 | 第55-57页 |
| ·相同成分含量烧结坯的显微组织分析 | 第57页 |
| ·复压坯显微组织分析 | 第57-60页 |
| ·粉末冶金法复压坯显微组织分析 | 第57-58页 |
| ·反应合成法复压坯显微组织分析 | 第58-59页 |
| ·相同成分含量复压坯的显微组织分析 | 第59-60页 |
| ·丝材的显微组织分析 | 第60-64页 |
| ·粉末冶金法丝材显微组织分析 | 第60-62页 |
| ·反应合成法丝材显微组织分析 | 第62-64页 |
| ·相同成分含量丝材的显微组织分析 | 第6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| 第五章 理论计算 | 第66-79页 |
| ·热力学计算 | 第66-71页 |
| ·Gibbs自由能是合成反应可行性的判断依据 | 第66页 |
| ·无相变的Gibbs自由能公式 | 第66-67页 |
| ·反应合成法的基本热力学数据 | 第67-68页 |
| ·反应合成方程式及其自由能计算 | 第68-69页 |
| ·吉布斯自由能数据分析 | 第69-71页 |
| ·氧分压的计算 | 第71-74页 |
| ·反应合成动力学计算 | 第74-7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7-79页 |
| 第六章 结论 | 第79-81页 |
| 致谢 | 第81-8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2-88页 |
| 附录(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)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