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前言 | 第1-18页 |
2 实验地概况 | 第18-24页 |
3 落叶松人工林光合特性研究 | 第24-69页 |
·落叶松人工林光合作用研究 | 第24-49页 |
·落叶松人工林光合作用研究的意义 | 第24-25页 |
·落叶松人工林光合作用研究的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落叶松人工林光合作用的结果与分析 | 第26-47页 |
·不同月份落叶松光合作用及蒸腾作用的日变化 | 第26-34页 |
·不同季节对落叶松及林下主要阔叶树种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| 第34-46页 |
·不同月份落叶松日光合同化量 | 第46页 |
·落叶松年光合同化总量的估算 | 第46-47页 |
·讨论 | 第47-49页 |
·落叶松人工林叶绿素的研究 | 第49-65页 |
·叶绿素含量及SPAD值测定的目的 | 第49-50页 |
·叶绿素含量及SPAD值的测定方法 | 第50-51页 |
·叶绿素含量及SPAD值的结果与分析 | 第51-63页 |
·不同季节对落叶松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·不同季节对落叶松人工林林下主要阔叶树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| 第53-59页 |
·不同季节对落叶松人工林林下主要阔叶树种SPAD值的影响 | 第59页 |
·落叶松人工林林下主要阔叶树种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的关系 | 第59-63页 |
·讨论 | 第63-65页 |
·落叶松人工林树种叶碳氮含量的研究 | 第65-69页 |
·叶碳氮含量测定的意义 | 第65页 |
·叶碳氮含量的测定方法 | 第65页 |
·叶碳氮含量的结果与分析 | 第65-68页 |
·不同季节对落叶松及林下阔叶树种叶碳含量的影响 | 第65页 |
·不同季节对落叶松及林下阔叶树种叶氮含量的影响 | 第65-68页 |
·讨论 | 第68-69页 |
4 落叶松人工林呼吸作用研究 | 第69-94页 |
·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及根系呼吸研究 | 第69-84页 |
·土壤呼吸及根系呼吸测定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| 第69-71页 |
·土壤呼吸及根系呼吸的测定方法 | 第71页 |
·土壤呼吸及根系呼吸的结果与分析 | 第71-81页 |
·落叶松人工林的降水量、气温和土壤温度 | 第71-72页 |
·不同季节对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| 第72-74页 |
·不同季节对落叶松人工林根系呼吸速率的影响 | 第74页 |
·两个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根系呼吸占土壤呼吸的比率 | 第74-75页 |
·土壤呼吸和根系呼吸与根生物量的关系 | 第75-76页 |
·土壤呼吸和根系呼吸与地下5cm土壤温度的关系 | 第76-78页 |
·土壤呼吸和根系呼吸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| 第78-79页 |
·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不同深度的土壤呼吸速率 | 第79-81页 |
·两个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及根系年呼吸总量的估算 | 第81页 |
·讨论 | 第81-84页 |
·落叶松人工林树干呼吸作用的研究 | 第84-90页 |
·树干呼吸测定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| 第84-85页 |
·树干呼吸的测定方法 | 第85页 |
·树干呼吸的结果与分析 | 第85-88页 |
·不同季节对落叶松人工林树干呼吸速率的影响 | 第85-86页 |
·树干呼吸与树干温度的关系 | 第86-87页 |
·树干呼吸与林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 | 第87-88页 |
·树干年呼吸总量的估算 | 第88页 |
·讨论 | 第88-90页 |
·同化器官(叶)的呼吸作用 | 第90-94页 |
·植物叶呼吸速率测定的意义 | 第90页 |
·植物叶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 | 第90页 |
·植物叶呼吸速率的结果与分析 | 第90-92页 |
·不同月份落叶松及林下主要阔叶树种叶呼吸速率 | 第90-92页 |
·落叶松叶年呼吸总量的估算 | 第92页 |
·讨论 | 第92-94页 |
5 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碳素含量的研究 | 第94-101页 |
·凋落物碳素含量研究的意义 | 第94页 |
·凋落物碳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| 第94-95页 |
·凋落物碳素含量的结果与分析 | 第95-99页 |
·不同月份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的数量 | 第95-98页 |
·落叶松人工林年凋落物的碳素产量及各成分所占的比率 | 第98页 |
·土壤年碳平衡的估算 | 第98-99页 |
·讨论 | 第99-101页 |
6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平衡初探 | 第101-104页 |
·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碳平衡 | 第101-102页 |
·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平衡 | 第102-104页 |
7 结论与建议 | 第104-10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7-120页 |
致谢 | 第1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