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1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1-13页 |
符号及缩略词说明 | 第13-16页 |
第一部分 马铃薯Y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整合方式与抗病性的关系及抗性传导规律 | 第16-69页 |
1 引言 | 第16-38页 |
1.1 转录后基因沉默 | 第16-30页 |
1.1.1 转录后基因沉默在生物界存在的普遍性 | 第16-19页 |
1.1.2 参与转录后基因沉默的细胞组分 | 第19-22页 |
1.1.3 转录后基因沉默与甲基化 | 第22页 |
1.1.4 转录后基因沉默的作用机制 | 第22-23页 |
1.1.5 转录后基因沉默的传导和信号分子 | 第23-26页 |
1.1.6 转录后基因沉默的抑制 | 第26-28页 |
1.1.7 转录后基因沉默的发展和应用 | 第28-30页 |
1.2 转录后基因沉默与植物的RNA介导病毒抗性 | 第30-34页 |
1.2.1 RNA介导病毒抗性的特点 | 第31页 |
1.2.2 RNA介导抗性属于转录后基因沉默 | 第31-32页 |
1.2.3 关于RNA介导抗性的假说 | 第32-34页 |
1.3 本研究的立论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4-38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38-47页 |
2.1 材料 | 第38页 |
2.1.1 毒源 | 第38页 |
2.1.2 供试植物材料背景 | 第38页 |
2.1.3 PCR引物 | 第38页 |
2.1.4 菌种质粒 | 第38页 |
2.1.5 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| 第38页 |
2.2 方法 | 第38-47页 |
2.2.1 转基因烟草的组培扩繁 | 第38-39页 |
2.2.2 卡那霉素抗性筛选 | 第39页 |
2.2.3 ELISA检测 | 第39页 |
2.2.4 PCR检测 | 第39页 |
2.2.5 嫁接 | 第39页 |
2.2.6 农杆菌渗入法 | 第39-40页 |
2.2.7 质粒DNA的提取 | 第40-42页 |
2.2.7.1 质粒DNA的微量提取 | 第40页 |
2.2.7.2 质粒DNA的大量提取 | 第40-42页 |
2.2.8 植物总DNA的提取及Southern blot分析 | 第42-44页 |
2.2.8.1 植物总DNA的提取 | 第42页 |
2.2.8.2 DNA凝胶电泳 | 第42页 |
2.2.8.3 转膜 | 第42-43页 |
2.2.8.4 探针的制备 | 第43-44页 |
2.2.8.5 杂交 | 第44页 |
2.2.9 植物总RNA的提取及Northern blot分析 | 第44-47页 |
2.2.9.1 植物总RNA的提取 | 第44-45页 |
2.2.9.2 在含有甲醛的凝胶上进行RNA电泳 | 第45页 |
2.2.9.3 转膜 | 第45-46页 |
2.2.9.4 探针制备 | 第46页 |
2.2.9.5 杂交 | 第46-47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47-63页 |
3.1 转非翻译PVYCP基因T1代植株的获得及鉴定 | 第47-51页 |
3.1.1 转非翻译PVYCP基因烟草T1代植株的获得 | 第47页 |
3.1.2 转非翻译PVYCP基因T1代植株的鉴定 | 第47-51页 |
3.1.2.1 卡那抗性鉴定 | 第47-49页 |
3.1.2.2 抗病性鉴定 | 第49-50页 |
3.1.2.3 PCR检测 | 第50-51页 |
3.2 转基因mRNA表达与抗病性的关系 | 第51-52页 |
3.3 转基因整合方式与抗病性的关系 | 第52-58页 |
3.3.1 转基因烟草基因组DNA提取和酶切 | 第52-53页 |
3.3.2 转基因的拷贝数与抗病性 | 第53-54页 |
3.3.3 转基因的整合方式与抗病性 | 第54-58页 |
3.4 高度抗病株系T1代抗病性表现的稳定性 | 第58-59页 |
3.5 RNA介导病毒抗性的传导 | 第59-62页 |
3.5.1 利用单嫁接研究RNA介导抗性在不同抗病型植株间的传导 | 第59-61页 |
3.5.2 双嫁接研究病毒在RNA介导的抗性植株中的传播 | 第61-62页 |
3.6 农杆菌渗入法介导抗性 | 第62-63页 |
4 讨论 | 第63-68页 |
4.1 关于转基因的拷贝数 | 第63页 |
4.2 转基因的拷贝数与RNA介导抗性 | 第63-64页 |
4.3 转基因的整合方式与RNA介导抗性 | 第64-65页 |
4.4 高度抗病株系T1代抗性及遗传稳定性 | 第65页 |
4.5 RNA介导抗性的传导 | 第65-66页 |
4.6 病毒在RNA介导的高度抗病植株内的传输 | 第66-67页 |
4.7 农杆菌渗入法介导病毒抗性 | 第67-68页 |
5 结论 | 第68-69页 |
第二部分 马铃薯X病毒25KD运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69-91页 |
1 引言 | 第69-74页 |
1.1 植物病毒运动蛋白的类型及作用机制 | 第69-71页 |
1.2 植物病毒运动蛋白介导的抗病性 | 第71-72页 |
1.3 植物病毒运动蛋白与转录后基因沉默 | 第72-74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74-80页 |
2.1 材料 | 第74页 |
2.1.1 毒源 | 第74页 |
2.1.2 菌株质粒 | 第74页 |
2.1.3 酶 | 第74页 |
2.1.4 缓冲液及培养基 | 第74页 |
2.1.5 化学试剂分子生物学试剂 | 第74页 |
2.2 方法 | 第74-80页 |
2.2.1 病毒的提纯及病毒RNA的提取 | 第74-75页 |
2.2.1.1 病毒的提纯 | 第74-75页 |
2.2.1.2 病毒RNA的提取 | 第75页 |
2.2.2 cDNA的合成及PCR扩增 | 第75-77页 |
2.2.2.1 合成引物 | 第75页 |
2.2.2.2 反转录 | 第75-76页 |
2.2.2.3 PCR扩增 | 第76页 |
2.2.2.4 RCR产物的纯化 | 第76-77页 |
2.2.3 PVX25KD蛋白基因的克隆 | 第77-78页 |
2.2.3.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77页 |
2.2.3.2 质粒DNA和扩增的目的片段的酶切 | 第77页 |
2.2.3.3 质粒DNA与目的片段DNA的连接 | 第77页 |
2.2.3.4 质粒DNA向大肠杆菌中转化 | 第77-78页 |
2.2.3.5 转化菌落PCR鉴定 | 第78页 |
2.2.3.6 质粒提取 | 第78页 |
2.2.3.7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及PCR鉴定 | 第78页 |
2.2.3.8 基因序列的测定 | 第78页 |
2.2.4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78-80页 |
2.2.4.1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策略 | 第78页 |
2.2.4.2 目的片段与植物表达载体的连接 | 第78-79页 |
2.2.4.3 重组质粒pPVX25KDM向大肠杆菌转化 | 第79页 |
2.2.4.4 重组质粒pPVX25KDM向农杆菌转化 | 第79页 |
2.2.4.5 转化菌落PCR鉴定 | 第79页 |
2.2.4.6 转化菌落酶切鉴定 | 第79-80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80-90页 |
3.1 病毒RNA的提取 | 第80页 |
3.2 RT-PCR扩增PVX25KD运动蛋白基因 | 第80页 |
3.3 外源DNA与质粒载体的连接及重组质粒向大肠杆菌中的转化 | 第80-81页 |
3.4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| 第81-82页 |
3.5 cDNA的序列测定 | 第82-87页 |
3.6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87-90页 |
3.6.1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策略 | 第87-89页 |
3.6.2 目的片段与植物表达载体的连接 | 第89-90页 |
3.6.2.1 转化菌落PCR检测 | 第89页 |
3.6.2.2 转化菌落酶切检测 | 第89页 |
3.6.2.3 重组质粒向农杆菌中转化 | 第89-90页 |
4 讨论与结论 | 第90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105页 |
附录Ⅰ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| 第105-110页 |
附录Ⅱ常用化学试剂分子生物学试剂及仪器 | 第110-111页 |
附录Ⅲ质粒图谱 | 第111-114页 |
致谢 | 第114-11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11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