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自然科学总论论文--系统科学论文--系统学、现代系统理论论文--大系统理论论文

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创新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

第一章 绪论第1-29页
 1.1 课题背景第9-10页
 1.2 创新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第10-14页
 1.3 创新系统内涵的研究第14-18页
  1.3.1 技术创新概念的总结第14页
  1.3.2 与创新相关的概念辨析第14-16页
  1.3.3 技术创新在创新系统中的地位第16页
  1.3.4 创新系统的概念第16-17页
  1.3.5 创新系统的内涵第17-18页
 1.4 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8-25页
  1.4.1 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18-20页
  1.4.2 研究现状分析第20-24页
  1.4.3 创新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第24-25页
 1.5 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25-28页
  1.5.1 研究的目的第25页
  1.5.2 研究的内容第25-26页
  1.5.3 研究的结构第26-28页
 1.6 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8-29页
第二章 复杂性理论及其在创新系统研究中的作用第29-52页
 2.1 复杂性科学的起源第29-31页
  2.1.1 复杂的世界第29-30页
  2.1.2 复杂性科学的起源和发展第30-31页
 2.2 国内外复杂性科学研究现状第31-33页
  2.2.1 国外研究现状第31-32页
  2.2.2 国内研究现状第32-33页
  2.2.3 复杂性科学研究评述第33页
 2.3 研究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第33-44页
  2.3.1 复杂性概念研究第33-35页
  2.3.2 复杂性与其它概念的比较第35页
  2.3.3 复杂系统概念研究第35-37页
  2.3.4 复杂性理论第37-38页
  2.3.5 研究复杂系统的方法第38页
  2.3.6 CAS理论和方法第38-44页
 2.4 创新系统的复杂性第44-51页
  2.4.1 创新系统复杂性的来源第44-48页
  2.4.2 创新系统的复杂适应特性研究第48-51页
 2.5 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三章 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创新系统机理研究第52-72页
 3.1 创新系统理论研究成果第52-54页
  3.1.1 国家创新系统第52-53页
  3.1.2 三链螺旋模型第53-54页
 3.2 创新系统的动力学机理分析第54-58页
  3.2.1 技术复杂性、多样性分析第54-56页
  3.2.2 创新系统复杂性产生机理第56-58页
 3.3 创新系统复杂特性的定量描述第58-63页
  3.3.1 相互作用的定量化研究第58-60页
  3.3.2 创新系统适应过程的定量化描述第60-63页
 3.4 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第63-66页
 3.5 创新系统动力学研究第66-70页
  3.5.1 创新主体的构建第66-68页
  3.5.2 创新活动的投资第68页
  3.5.3 主体间的合作对主体技术和经济能力的影响第68-69页
  3.5.4 创新网络的涌现第69-70页
 3.6 本章小结第70-72页
第四章 基于中国创新系统现状的创新网络形成过程模拟第72-103页
 4.1 中国创新系统现状分析第72-82页
  4.1.1 创新系统的政治经济制度环境第72-74页
  4.1.2 中国创新系统的投入现状第74-76页
  4.1.3 中国创新系统的产出状况第76-78页
  4.1.4 合作创新情况第78-80页
  4.1.5 对我国创新系统现状的分析第80-82页
 4.2 创新系统模拟过程构建第82-83页
  4.2.1 创新系统模拟过程流程图第82页
  4.2.2 模拟的计算机平台和语言第82页
  4.2.3 模拟过程的简单描述第82-83页
 4.3 模拟过程设计第83-89页
  4.3.1 模拟的基础条件第83-85页
  4.3.2 模拟过程的详细描述第85-88页
  4.3.3 模拟的主要参数第88-89页
 4.4 模拟结果分析第89-101页
  4.4.1 运行100次之后主要的模拟结果第89-90页
  4.4.2 模拟结果分析第90-101页
 4.5 模拟模型设计中的主要创新点第101-102页
 4.6 本章小结第102-103页
第五章 创新网络对技术进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第103-117页
 5.1 创新网络复杂性研究第103-108页
  5.1.1 N-K模型第103-105页
  5.1.2 基于N-K模型的创新系统复杂性分析第105-108页
 5.2 创新网络对技术进化影响的模拟研究第108-116页
  5.2.1 创新网络对技术进化影响的理论分析第108页
  5.2.2 基础模型下的技术锁定和锁出第108-110页
  5.2.3 技术——市场环境下的技术锁定与锁出第110-112页
  5.2.4 技术创新主体—市场—政府网络中技术的锁定与锁出第112-115页
  5.2.5 模拟结论第115-116页
 5.3 本章小结第116-117页
第六章 创新对社会的影响——以创新对能源供需结构的影响为例第117-131页
 6.1 创新、技术进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第117-118页
 6.2 技术进步对能源系统的影响第118-121页
  6.2.1 我国能源系统现状分析第118-119页
  6.2.2 影响能源系统的技术进步的类别第119-120页
  6.2.3 能源系统模型的建立第120-121页
 6.3 技术进步对能源供应结构的影响第121-124页
 6.4 技术进步对能源需求结构的影响第124-129页
  6.4.1 影响能源需求量技术进步的定量测算第124-125页
  6.4.2 能源需求量预测第125-126页
  6.4.3 预测结果第126-129页
 6.5 评述第129页
 6.6 本章小结第129-131页
第七章 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第131-134页
 7.1 本文主要的创新点第131-132页
 7.2 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32-134页
参考文献第134-145页
致谢第145页

论文共1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股票市场价格行为复杂性研究
下一篇:生产前沿面构造及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