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英文摘要 | 第7-9页 |
一、 文献综述 | 第9-25页 |
1.1 白叶枯病的发病条件 | 第9-10页 |
1.2 白叶枯病的特点 | 第10-11页 |
1.3 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4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1.5 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方法及其优缺点 | 第14-16页 |
1.5.1 加强检疫工作 | 第15页 |
1.5.2 采取积极的田间栽培管理措施 | 第15页 |
1.5.3 化学药剂防治 | 第15页 |
1.5.4 生物防治 | 第15-16页 |
1.6 传统育种 | 第16-17页 |
1.7 基因工程抗病育种 | 第17-18页 |
1.8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| 第18-23页 |
1.8.1 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其发展 | 第18-22页 |
1.8.1.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(RFLP) | 第18-19页 |
1.8.1.2 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 | 第19-21页 |
1.8.1.3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(SNP | 第21页 |
1.8.1.4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标记(RGA | 第21-22页 |
1.8.2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| 第22-23页 |
1.9 开题设想 | 第23-25页 |
二、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31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5页 |
2.1.1 供体植物材料 | 第25页 |
2.1.2 受体植物材料 | 第25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5-31页 |
2.2.1 田间实验和技术路线 | 第25-27页 |
2.2.2 水稻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27-28页 |
2.2.2.1 大量提取法 | 第27-28页 |
2.2.2.2 微量提取法 | 第28页 |
2.2.2.3 用于PCR反应的快速提取法 | 第28页 |
2.2.3 PCR检测 | 第28-29页 |
2.2.3.1 PCR反应体系 | 第28-29页 |
2.2.3.2 抗性基因在抗、感亲本间的多态性检测 | 第29页 |
2.2.3.3 亲本间在整个基因组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 | 第29页 |
2.2.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| 第29-30页 |
2.2.4.1 目标抗性基因的选择 | 第29页 |
2.2.4.2 遗传背景的选择 | 第29-30页 |
2.2.4.3 获选单株的遗传背景分析 | 第30页 |
2.2.5 抗性鉴定和抗谱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2.5.1 鉴定菌系及其培养 | 第30页 |
2.2.5.2 抗性鉴定和抗谱分析群体的建立 | 第30页 |
2.2.5.3 接种方法和抗性分级标准 | 第30-31页 |
三、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47页 |
3.1 不同DNA提取方法的扩增效果和效率 | 第31页 |
3.2 抗性基因在抗、感亲本间的多态性 | 第31-32页 |
3.3 亲本间在整个基因组水平上的多态性 | 第32-33页 |
3.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| 第33-36页 |
3.4.1 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Xa4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| 第33-35页 |
3.4.1.1 Xa21和Xa4连锁标记在F2群体中的分离 | 第33-34页 |
3.4.1.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 | 第34-35页 |
3.4.2 蜀恢881和绵恢725的遗传背景选择 | 第35-36页 |
3.5 获选单株的全基因组遗传背景分析 | 第36-38页 |
3.6 抗性鉴定和抗谱分析 | 第38-46页 |
3.6.1 抗性基因的鉴定 | 第38-43页 |
3.6.2 抗性基因累加系的抗谱分析 | 第43-46页 |
3.7 pTA248对Xa21和M55对Xa4选择的准确性验证 | 第46-47页 |
四、 讨论 | 第47-55页 |
4.1 关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害的方法和途径 | 第47页 |
4.2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利用及其策略 | 第47-48页 |
4.3 实现抗性基因聚合的育种途径 | 第48-49页 |
4.4 关于高效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系统的建立 | 第49-53页 |
4.4.1 采用DNA的快速提取方法 | 第49-50页 |
4.4.2 建立以PCR为基础的标记 | 第50页 |
4.4.3 选用多态性频率高、适用范围广的辅助选择标记 | 第50页 |
4.4.4 制定高效的选择路线 | 第50-53页 |
4.4.4.1 正确选用高效的育种途径 | 第50-51页 |
4.4.4.2 分子标记选择与农艺性状选择相结合 | 第51页 |
4.4.4.3 目的基因选择与遗传背景选择相结合 | 第51-52页 |
4.4.4.4 全基因组扫描清理遗传背景 | 第52页 |
4.4.4.5 辅助选择标记与目的基因的连锁程度影响选择的准确性 | 第52-53页 |
4.5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聚合有助于培育广谱、持久抗性的杂交水稻恢复系 | 第53页 |
4.6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