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视文化行业连续并购绩效研究
----以长城影视为例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导论 | 第16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6-18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6-17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7-18页 |
1.2 文献综述与评述 | 第18-22页 |
1.2.1 连续并购定义研究 | 第18-19页 |
1.2.2 连续并购动因研究 | 第19-20页 |
1.2.3 连续并购绩效研究 | 第20-21页 |
1.2.4 文献评述 | 第21-22页 |
1.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| 第22-24页 |
1.3.1 研究框架 | 第22-23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2 理论基础与绩效评价方法 | 第24-30页 |
2.1 连续并购理论基础 | 第24-27页 |
2.1.1 并购效率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1.2 市场势力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1.3 多元化经营理论 | 第26-27页 |
2.2 连续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| 第27-30页 |
2.2.1 事件研究法 | 第27页 |
2.2.2 财务指标分析法 | 第27-28页 |
2.2.3 个案研究法 | 第28-30页 |
3 长城影视连续并购案例 | 第30-42页 |
3.1 影视文化行业并购背景 | 第30-33页 |
3.1.1 前期:政策环境优化,并购热情高涨 | 第30-31页 |
3.1.2 中期:资本推波助澜,行业整合加速 | 第31-32页 |
3.1.3 后期:监管审核严苛,市场回归理性 | 第32-33页 |
3.2 长城影视连续并购概况 | 第33-38页 |
3.2.1 长城影视简介 | 第33-34页 |
3.2.2 长城影视连续并购历程 | 第34-38页 |
3.3 长城影视连续并购动因 | 第38-42页 |
3.3.1 延伸产业链条,进行资源整合 | 第38-39页 |
3.3.2 网罗优秀人才,提升团队能力 | 第39页 |
3.3.3 降低现有风险,寻找新利润点 | 第39-42页 |
4 长城影视连续并购绩效分析 | 第42-64页 |
4.1 连续并购短期绩效分析 | 第42-51页 |
4.1.1 选择样本数据 | 第42-43页 |
4.1.2 选择事件窗口 | 第43页 |
4.1.3 计算超额收益率 | 第43-45页 |
4.1.4 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 | 第45-50页 |
4.1.5 短期绩效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2 连续并购长期绩效分析 | 第51-61页 |
4.2.1 偿债能力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2.2 营运能力分析 | 第52-55页 |
4.2.3 盈利能力分析 | 第55-58页 |
4.2.4 成长能力分析 | 第58-59页 |
4.2.5 同中视传媒对比分析 | 第59-61页 |
4.3 连续并购整体绩效分析 | 第61-64页 |
5 长城影视连续并购风险与建议 | 第64-72页 |
5.1 存在的风险 | 第64-68页 |
5.1.1 高溢价产生商誉风险 | 第64-66页 |
5.1.2 高负债与高质押产生经营风险 | 第66页 |
5.1.3 内容业务收入持续下滑 | 第66-68页 |
5.2 对策建议 | 第68-72页 |
5.2.1 合理制定标价,谨防高额商誉 | 第68-69页 |
5.2.2 抛售部分资产,采取战略合作 | 第69-70页 |
5.2.3 加强存货管理,提高经营效率 | 第70页 |
5.2.4 坚持内容至上,打造优质IP | 第70-72页 |
6 结论 | 第72-74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72-73页 |
6.2 研究创新点 | 第73页 |
6.3 研究局限与展望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