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乳品市场态势及乳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
第一章 序言 | 第1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1.1.1 行业迅猛发展 | 第10-11页 |
1.1.2 入世带来冲击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第二章 中国乳品市场的基本格局 | 第12-32页 |
2.1 中国乳品的供给 | 第12-22页 |
2.1.1 奶源生产 | 第12-17页 |
2.1.2 乳品加工 | 第17-22页 |
2.1.3 中国的乳品消费 | 第22页 |
2.2 影响我国未来乳品市场格局的关键因素 | 第22-31页 |
2.2.1 国家“学生饮用奶计划”对乳业的影响 | 第23-28页 |
2.2.1.1 国家“学生饮用奶计划”概述 | 第23页 |
2.2.1.2 计划实施对中国乳业的影响 | 第23-28页 |
2.2.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乳品市场的影响 | 第28-31页 |
2.2.2.1 入世乳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| 第28-29页 |
2.2.2.2 入世对中国乳业的主要影响 | 第29-31页 |
2.3 中国乳品市场未来走向的基本判断 | 第31-32页 |
2.3.1 逐渐从成长期过渡到成熟期 | 第31页 |
2.3.2 中小企业还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| 第31-32页 |
2.3.3三 资乳业将是最大挑战者 | 第32页 |
2.3.4 进口原料和产品出口将更为便利 | 第32页 |
2.3.5 市场竞争日趋规范 | 第32页 |
第三章 中国乳品企业竞争力分析 | 第32-49页 |
3.1 企业规模 | 第33-34页 |
3.2 企业文化 | 第34-36页 |
3.2.1 乳品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5页 |
3.2.1.1 家长文化 | 第35页 |
3.2.1.2 粗放文化 | 第35页 |
3.2.1.3 金钱文化 | 第35页 |
3.2.2 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| 第35-36页 |
3.2.2.1 环境因素 | 第35-36页 |
3.2.2.2 历史原因 | 第36页 |
3.3 质量问题 | 第36-39页 |
3.3.1 产品质量问题 | 第36-38页 |
3.3.2 原料奶质量问题 | 第38-39页 |
3.4 品牌与营销 | 第39-41页 |
3.4.1 经营思想处在推销层面 | 第39-40页 |
3.4.2 市场决策缺乏科学性 | 第40页 |
3.4.3 目标市场的局限性 | 第40-41页 |
3.4.4 对心理文化因素重视不够 | 第41页 |
3.5 人力资源 | 第41-42页 |
3.5.1 因人设事 | 第42页 |
3.5.2 考评及干部选拔制度不尽合理 | 第42页 |
3.6 经营者 | 第42-44页 |
3.7 组织结构 | 第44页 |
3.8 技术开发 | 第44-45页 |
3.9 发展战略 | 第45-47页 |
3.10 中国乳品企业的优势与不足 | 第47-49页 |
3.10.1 国内乳品企业的优势 | 第47-48页 |
3.10.2 国内乳品企业的不足 | 第48-49页 |
第四章 中国乳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| 第49-64页 |
4.1 研究中国乳品企业发展对策的意义 | 第49-50页 |
4.2 乳品企业基本发展对策研究 | 第50-59页 |
4.2.1 提高生产力的基本对策 | 第50-53页 |
4.2.1.1 扩大规模、提高效率 | 第50-51页 |
4.2.1.2 产品创新 | 第51-52页 |
4.2.1.3 提高产品质量 | 第52页 |
4.2.1.4 强化生产的弹性能力和加强风险管理 | 第52-53页 |
4.2.2 实施营销战略,提升营销力和形象力 | 第53-57页 |
4.2.2.1 实施品牌战略 | 第53-55页 |
4.2.2.2 开发潜在的市场 | 第55页 |
4.2.2.3 注重口味与风味开发 | 第55页 |
4.2.2.4 进行市场细分 | 第55-56页 |
4.2.2.5 进行深度分销 | 第56页 |
4.2.2.6 资料库营销 | 第56页 |
4.2.2.7 重视零售终端管理 | 第56-57页 |
4.2.2.8 开发农村市场 | 第57页 |
4.2.3 导入人力资源管理 | 第57-58页 |
4.2.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强化战略管理 | 第58-59页 |
4.3 不同类型乳品企业发展对策 | 第59-64页 |
4.3.1 大型乳品企业 | 第59-61页 |
4.3.2 中型乳品企业 | 第61-62页 |
4.3.3 小型乳品企业 | 第62-64页 |
附件一:行业相关术语解释 | 第64-65页 |
附件二:参考文献 | 第65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