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
| 插图索引 | 第11-12页 |
| 附表索引 | 第12-13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| ·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表面质量预测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| ·表面粗糙度对工件性能的影响 | 第14-15页 |
| ·表面粗糙度的评价参数 | 第15-16页 |
| ·粗糙度预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| ·表面粗糙度预测存在的问题 | 第19页 |
| ·论文内容及章节安排 | 第19-2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| 第2章 轮槽加工工艺及影响轮槽铣削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| 第21-31页 |
| ·引言 | 第21页 |
| ·轮槽加工工艺概述 | 第21-26页 |
| ·轮槽加工方法的选择 | 第22-24页 |
| ·轮槽铣削加工工序 | 第24-26页 |
| ·汽轮机轮槽的尺寸精度指标 | 第26页 |
| ·轮槽铣削加工中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| 第26-28页 |
| ·与切削工具有关因素的影响 | 第26-28页 |
| ·与切削用量有关因素的影响 | 第28页 |
| ·与材料物理机械性能有关因素的影响 | 第28页 |
| ·与工艺系统刚性及振动有关因素的影响 | 第28页 |
| ·与加工工序有关因素的影响 | 第28页 |
| ·其他有关因素的影响 | 第28页 |
| ·轮槽铣削时表面粗糙度的成因 | 第28-30页 |
| ·变量的选定 | 第3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| 第3章 轮槽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研究 | 第31-50页 |
| ·引言 | 第31页 |
| ·表面粗糙度预测方法 | 第31-32页 |
| ·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原理 | 第32-36页 |
| ·支持向量机理论 | 第32-34页 |
| ·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理论 | 第34-36页 |
| ·基于 MATLAB 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工具箱 | 第36-38页 |
| ·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工具箱简介 | 第36-37页 |
| ·训练数据的导入 | 第37页 |
| ·数据预先处理 | 第37页 |
| ·算法训练与仿真 | 第37-38页 |
| ·改进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 | 第38页 |
| ·圣诞树铣刀概况 | 第38-39页 |
| ·圣诞树铣刀刃型曲线数学模型 | 第39页 |
| ·圣诞树铣刀铣削力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39-46页 |
| ·直刃铣刀铣削力数学模型建立 | 第39-41页 |
| ·高速铣削力的理论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·曲线积分原理简介 | 第42-43页 |
| ·圣诞树铣刀铣削力数学模型建立 | 第43-45页 |
| ·圣诞树铣刀铣削力计算 | 第45-46页 |
| ·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研究 | 第46-49页 |
| ·瞬时动态铣削力模型 | 第46-47页 |
| ·圣诞树铣刀动态铣削模型 | 第47-48页 |
| ·基于铣削力模型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结构 | 第48-49页 |
| ·表面粗糙度预测理论模型建立 | 第4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第4章 轮槽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验证 | 第50-60页 |
| ·引言 | 第50页 |
| ·转子用钢的材料成分与力学性能 | 第50-51页 |
| ·枞树型轮槽铣削试验 | 第51-53页 |
| ·枞树型轮槽铣削实验与结果分析 | 第53-57页 |
| ·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3-56页 |
| ·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 | 第56页 |
| ·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检验 | 第56-57页 |
| ·提高轮槽表面粗糙度质量的措施 | 第57-59页 |
| ·切削工具的改进 | 第58页 |
| ·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| 第58页 |
| ·工件材料的预处理 | 第58-59页 |
| ·加工中振动的处理措施 | 第59页 |
| ·其他方面 | 第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总结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-67页 |
|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