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装产业园运营模式与效益评估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4页 |
1 绪论 | 第14-2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4-17页 |
·中国服装产量均衡增长 | 第14页 |
·产业结构加快升级 | 第14-15页 |
·产业集聚态势明显 | 第15-16页 |
·产业园形成规模 | 第16-17页 |
·课题的提出 | 第17页 |
·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·特色与创新 | 第18-1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2 产业园理论研究和评估方法 | 第20-33页 |
·产业集群和园区理论综述 | 第20-21页 |
·概念辨析 | 第21-23页 |
·术语界定 | 第21-22页 |
·国内外产业园分类 | 第22-23页 |
·经济学理论 | 第23-28页 |
·产业经济学 | 第23-25页 |
·区位和集聚论 | 第25-28页 |
·经济财务评估 | 第28-32页 |
·财务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灰色系统理论 | 第29-3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3 国内外产业集群和园区现状分析 | 第33-48页 |
·国外产业集群分析 | 第33-37页 |
·意大利 | 第33-35页 |
·日本 | 第35-36页 |
·韩国东大门 | 第36-37页 |
·国内产业集群和园区现状分析 | 第37-40页 |
·虎门 | 第37-38页 |
·石狮 | 第38-39页 |
·濮院 | 第39-40页 |
·实地调研 | 第40-47页 |
·问卷设计及调研方法 | 第40-41页 |
·问卷分析 | 第41-45页 |
·调研启示 | 第45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4 运营战略和模式 | 第48-73页 |
·宏微观运营战略 | 第48-52页 |
·持续协调地发展 | 第48-49页 |
·品牌建设和培育 | 第49-50页 |
·技术与管理革新 | 第50-51页 |
·人才培养与管理 | 第51-52页 |
·集群和园区模式 | 第52-61页 |
·国内产业集群模式 | 第52-56页 |
·服装产业园运营项目 | 第56-59页 |
·服装产业园运营模式 | 第59-61页 |
·北京服装园区运营环境 | 第61-63页 |
·北京服装产业概况 | 第61-62页 |
·北京服装园区调研 | 第62-63页 |
·北京服装产业园产业定位和模式 | 第63-72页 |
·北京服装产业园SWOT分析 | 第63-66页 |
·北京服装产业园的产业定位 | 第66-67页 |
·北京服装产业园的产业结构 | 第67-69页 |
·北京产业园项目地产分析 | 第69-7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5 北京服装产业园效益评估 | 第73-105页 |
·北京服装产业园项目财务假设 | 第73-78页 |
·土地配置和定价 | 第73-77页 |
·财务假设 | 第77-78页 |
·北京服装产业园财务分析 | 第78-92页 |
·项目成本估算 | 第78-81页 |
·投资收益分析 | 第81-85页 |
·运营分析和风险防范对策 | 第85-92页 |
·北京服装产业园效益评估 | 第92-104页 |
·经济效益分析 | 第93-95页 |
·社会效益分析 | 第95-97页 |
·建立灰色评估方案 | 第97-99页 |
·计算灰色关联度 | 第99-103页 |
·灰色评估 | 第103-10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4-105页 |
6 论文总结与展望 | 第105-107页 |
·论文小结 | 第105-106页 |
·研究的局限性 | 第106页 |
·展望 | 第106-10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7-110页 |
附录1 服装产业园入驻企业调查问卷 | 第110-112页 |
附录2 服装产业园业主调查问卷 | 第112-114页 |
附录3 北京服装园区调研汇总(部分) | 第114-116页 |
附录4 科技查新报告 | 第116-11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18-119页 |
致谢 | 第11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