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31页 |
·镁及镁的性质与用途 | 第10-12页 |
·镁合金的分类及合金元素 | 第12-14页 |
·镁合金的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 | 第14-18页 |
·Mg-Al 系镁合金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·Mg-Al 系镁合金的相结构及组成 | 第18页 |
·Mg-Al 系镁合金的组织研究和应用现状 | 第18-20页 |
·枝晶研究的发展现状 | 第20-22页 |
·枝晶的形成 | 第20页 |
·枝晶形貌的研究 | 第20-21页 |
·枝晶生长理论的研究 | 第21-22页 |
·镁及镁合金动态再结晶机制 | 第22-28页 |
·TDRX 机制 | 第22-24页 |
·CDRX 机制 | 第24-25页 |
·DDRX 机制 | 第25-26页 |
·RRX 机制 | 第26-27页 |
·LTDRX 机制 | 第27-28页 |
·AM30 镁合金的优越性 | 第28-29页 |
·课题研究内容 | 第29页 |
·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29-31页 |
2 实验过程及方法 | 第31-38页 |
·实验材料及取样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均匀化退火实验 | 第32-33页 |
·实验目的 | 第32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32-33页 |
·金相实验 | 第33-34页 |
·实验目的 | 第33页 |
·金相试样制备 | 第33页 |
·腐蚀剂的配制 | 第33-34页 |
·金相实验设备 | 第34页 |
·硬度测试实验 | 第34-35页 |
·实验目的 | 第34-35页 |
·扫描电镜(SEM)及能谱分析(EDS)实验 | 第35-36页 |
·实验目的 | 第35页 |
·实验设备及参数 | 第35-36页 |
·X-射线衍射分析 | 第36页 |
·实验目的 | 第36页 |
·实验设备及参数 | 第36页 |
·热模拟实验 | 第36-37页 |
·实验目的 | 第36页 |
·实验参数 | 第36-37页 |
·固溶及时效实验 | 第37-38页 |
3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8-77页 |
·铸态组织观察 | 第38页 |
·均匀化退火组织观察 | 第38-41页 |
·硬度测试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41-46页 |
·显微硬度实验 | 第41-43页 |
·显微硬度与均匀化时间的关系 | 第43-44页 |
·显微硬度与均匀化温度的关系 | 第44-45页 |
·显微硬度分布方差与均匀化参数的关系 | 第45-46页 |
·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46-53页 |
·铸态组织元素面扫描结果分析 | 第46-50页 |
·均匀化态组织元素面扫描结果分析 | 第50-53页 |
·X-射线衍射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铸态合金的物相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均匀化后的物相分析 | 第54页 |
·热模拟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54-72页 |
·对比实验应力-应变曲线分析 | 第55页 |
·AM30 镁合金热压缩变形应力-应变曲线分析 | 第55-58页 |
·热变形流变应力方程的建立及热变形激活能Q 的确定 | 第58-65页 |
·变形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·应变速率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·动态再结晶特征量的确定 | 第67-69页 |
·动态再结晶模型的建立 | 第69-72页 |
·挤压实验及力学性能测试 | 第72页 |
·挤压管材的固溶及时效处理 | 第72-77页 |
·固溶及时效处理的显微硬度 | 第73-74页 |
·固溶及时效处理的显微组织 | 第74-77页 |
4 结论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4页 |
附录 | 第84-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