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| 第10-12页 |
·数字图像恢复技术的应用领域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的内容与基本结构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运动模糊图像退化模型 | 第14-28页 |
·图像噪声 | 第14-16页 |
·图像退化模型 | 第16-25页 |
·退化模型 | 第16-17页 |
·连续退化模型 | 第17-19页 |
·离散退化模型 | 第19-22页 |
·循环矩阵对角化 | 第22-25页 |
·匀速直线运动模糊图像的退化模型 | 第25-28页 |
第3章 运动模糊图像点扩散函数参数的估计 | 第28-40页 |
·运动模糊方向的鉴别 | 第29-35页 |
·基于方向微分的运动模糊方向鉴别思想 | 第29-30页 |
·3×3方向微分乘子D_α的取值 | 第30-33页 |
·运动模糊方向的鉴别仿真结果 | 第33-35页 |
·运动模糊尺度的鉴别 | 第35-40页 |
第4章 运动模糊图像的恢复方法 | 第40-57页 |
·逆滤波 | 第40-44页 |
·逆滤波恢复原理 | 第40-43页 |
·消除匀速运动引起的模糊 | 第43-44页 |
·维纳滤波恢复算法 | 第44-47页 |
·维纳滤波原理 | 第44-46页 |
·维纳滤波恢复与逆滤波恢复试验结果的对比 | 第46-47页 |
·使用Richardson-Lucy算法的迭代非线性恢复 | 第47-50页 |
·Richardson-Lucy恢复算法 | 第48页 |
·Richardson-Lucy实验结果 | 第48-50页 |
·维纳滤波恢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50-57页 |
·振铃效应与恢复算法参数的选取 | 第52-56页 |
·恢复图像质量变差的其它原因 | 第56-57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62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研究生履历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