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基于粒子滤波的视频目标跟踪技术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1 绪论第12-27页
   ·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·目标跟踪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·视频目标跟踪算法概述第16-22页
     ·视频目标跟踪问题描述第16-18页
     ·视频目标跟踪算法分类第18-22页
   ·跟踪问题的困扰因素和目标检测第22-24页
     ·跟踪问题的困扰因素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目标检测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·本论文的创新点及结构安排第24-27页
     ·论文的创新点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论文结构安排第25-27页
2 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粒子滤波技术第27-41页
   ·引言第27-28页
   ·基于贝叶斯框架下的跟踪问题描述第28-30页
   ·贝叶斯滤波的蒙特卡罗实现第30-40页
     ·蒙特卡罗采样(Monte Carlo Sampling)第31-32页
     ·重要性采样(Importance Sampling,IS)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序贯重要性采样(Sequential Importance Sampling,SIS)第33-35页
     ·序贯重要性采样算法的退化(Degeneracy)和重采样(Resampling)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基本粒子滤波算法描述第36-39页
     ·粒子数目N的选取第39-4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0-41页
3 基于加窗粒子滤波的轮廓线跟踪算法第41-63页
   ·引言第41-42页
   ·用于轮廓线跟踪的B样条结构第42-45页
     ·样条的线性参数化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形状空间的定义第44页
     ·平面仿射形状空间第44-45页
   ·跟踪框架第45-46页
     ·曲线描述第45-46页
     ·跟踪作为随时间的估计第46页
   ·状态空间和运动模型第46-51页
     ·运动模型的最大似然学习第47-50页
     ·运动模型的最大期望学习第50-51页
   ·非线性观测模型第51-54页
     ·一维观测模型第51-53页
     ·二维观测模型第53-54页
   ·基于加窗粒子滤波器的轮廓线跟踪算法第54-60页
     ·加窗粒子滤波器结构第55-58页
     ·加窗粒子滤波算法第58-60页
   ·基于视频序列的人头轮廓线跟踪实验第60-61页
     ·跟踪结果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加窗粒子滤波器与标准粒子滤波器算法复杂度比较第61页
   ·结论第61-63页
4 多信息融合的粒子滤波跟踪算法第63-81页
   ·引言第63-64页
   ·序贯蒙特卡罗和数据融合第64-68页
   ·数据融合的目标跟踪第68-75页
     ·目标模型第68-69页
     ·颜色模型第69-70页
     ·运动模型第70-75页
   ·基于颜色和运动融合的粒子滤波跟踪算法第75-76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6-78页
   ·结论第78-81页
5 基于双向非线性学习的轨迹跟踪和识别第81-107页
   ·引言第81-82页
   ·双向非线性流行学习第82-90页
     ·自编码网络第83-84页
     ·CRBM工作原理第84-85页
     ·自编码网络的实现第85-90页
   ·降维和轨迹重构第90页
   ·轨迹生成模型第90-92页
   ·贝叶斯(Bayesian)跟踪第92-95页
     ·状态描述第93页
     ·观测模型第93-94页
     ·粒子滤波跟踪算法第94-95页
   ·识别算法第95-98页
     ·基于最小距离分类器的识别算法第95-96页
     ·基于形状相似性度量的识别算法第96-98页
   ·实验结果第98-106页
     ·预处理过程第98页
     ·手写数字的跟踪实验第98-100页
     ·两类不同手写数字的跟踪和识别实验第100-106页
   ·结论第106-107页
6 总结与展望第107-109页
   ·总结第107-108页
   ·下一步工作展望第108-109页
致谢第109-110页
参考文献第110-120页
附录A第120-122页
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已录用的论文第122页

论文共12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GIS的最优路径算法研究与实现
下一篇:MIMO雷达的目标检测与波达方向估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