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0 前言 | 第7-14页 |
·研究背景及选题缘由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内容及框架 | 第13-14页 |
1 知识分类及其基础之上的智慧追求:理论的价值 | 第14-21页 |
·亚里士多德知识分类 | 第15-16页 |
·J.R.安德森的知识分类法 | 第16-17页 |
·波兰尼的“个人知识”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知识与智慧关系 | 第18-19页 |
·理论对高校培养目标的价值 | 第19-21页 |
2 知识分类及其基础之上的智慧追求在高校培养目标中的缺失:现实的反思 | 第21-33页 |
·高校分类及其培养目标 | 第24页 |
·研究型大学培养目标的反思 | 第24-28页 |
(1) 知识选择错位 | 第25-27页 |
(2) 智慧获得缺失 | 第27-28页 |
·教学科研型及教学型大学培养目标的反思 | 第28-30页 |
(1) 知识培养观念空洞 | 第29页 |
(2) 实践能力、技能智慧匮乏 | 第29-30页 |
·应用型高校培养目标的反思 | 第30-33页 |
(1) 过分强调专业知识教育 | 第31页 |
(2) 学生异化为工具 | 第31-33页 |
3 知识分类及其基础之上的智慧追求在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中的显现:理想的建构 | 第33-41页 |
·研究型大学培养目标的建构 | 第34-36页 |
(1) 强调原理性、前沿性知识学习,重视知识结构完整性 | 第34-35页 |
(2) 学生是研究者,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| 第35-36页 |
·教学科研型大学及教学型大学培养目标的建构 | 第36-38页 |
(1) 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 | 第37页 |
(2) 强调知识的应用能力 | 第37-38页 |
·应用性高校培养目标的建构 | 第38-41页 |
(1) 较全面的知识教育 | 第38-39页 |
(2)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,重视实践教学 | 第39-41页 |
4 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