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3页 |
导论 | 第13-24页 |
一、社会主义模式的内涵 | 第13-14页 |
二、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| 第14-17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四、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五、本文的基本框架 | 第20-21页 |
六、论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| 第21-24页 |
第一章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的理论沿革 | 第24-57页 |
第一节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探源 | 第24-38页 |
一、“社会主义”的起源 | 第24-29页 |
二、市场经济的起源 | 第29-31页 |
三、社会主义的市场观 | 第31-38页 |
第二节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脉络 | 第38-48页 |
一、市场社会主义的概念界定 | 第38-41页 |
二、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 | 第41-45页 |
三、市场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| 第45-48页 |
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沿革 | 第48-57页 |
一、改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缘由 | 第48-51页 |
二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理论渊源 | 第51-55页 |
三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理论的演进 | 第55-57页 |
第二章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的国外探索——市场社会主义 | 第57-90页 |
第一节 传统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| 第57-71页 |
一、兰格的“竞争的社会主义”模式 | 第57-60页 |
二、东欧“分权市场社会主义”的实践模式 | 第60-66页 |
三、东欧“分权市场社会主义”的理论模式 | 第66-71页 |
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| 第71-84页 |
一、“工人自治型”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| 第71-73页 |
二、“经理经营型”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| 第73-76页 |
三、“经济民主型”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| 第76-83页 |
四、强调限制资本权力的“没有资本家的资本主义”模式 | 第83-84页 |
第三节 传统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与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区别 | 第84-90页 |
一、追求的目标不同 | 第85页 |
二、经济运行机制不同 | 第85-87页 |
三、公平与效率的侧重点不同 | 第87页 |
四、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同 | 第87-90页 |
第三章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的中国实践—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| 第90-126页 |
第一节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理论演进的背景 | 第90-96页 |
一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理论起始的根源 | 第90-91页 |
二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理论深化的缘由 | 第91-92页 |
三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理论突破的因素 | 第92-94页 |
四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理论完善的动因 | 第94-96页 |
第二节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的主要实践 | 第96-104页 |
一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实践的萌芽 | 第96-98页 |
二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实践的全面展开 | 第98-100页 |
三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实践的纵深发展 | 第100-104页 |
第三节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的路径趋向——结构性兼容模式 | 第104-117页 |
一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路径的回顾 | 第104-107页 |
二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的困境 | 第107-110页 |
三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困境的对策——结构性兼容 | 第110-117页 |
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模式的评价 | 第117-126页 |
一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的原因 | 第117-119页 |
二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的程度 | 第119-122页 |
三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模式的特征 | 第122-124页 |
四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模式的影响 | 第124-126页 |
第四章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模式之比较—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社会主义的区别与超越 | 第126-159页 |
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社会主义的区别 | 第126-139页 |
一、理论基础不同 | 第126-133页 |
二、实现条件不同 | 第133-137页 |
三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的模式不同 | 第137-139页 |
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 | 第139-152页 |
一、制度的价值理念方面: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| 第139-141页 |
二、路径抉择方面: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 | 第141-145页 |
三、体制构建方面:具有共同的社会主义理念 | 第145-152页 |
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超越市场社会主义的特征 | 第152-159页 |
一、社会制度选择方面:对“社会主义”理解的超越 | 第152-155页 |
二、经济体制选择方面: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超越 | 第155-159页 |
第五章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模式比较之价值——市场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| 第159-188页 |
第一节 市场社会主义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启迪 | 第159-167页 |
一、市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拓宽了我们的思路 | 第159-163页 |
二、市场社会主义教训提供的反思 | 第163-167页 |
第二节 市场社会主义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构的启示 | 第167-173页 |
一、正确对待“市场经济”与“社会主义”的兼容 | 第167-170页 |
二、科学认识“社会所有制”理论 | 第170-173页 |
第三节 市场社会主义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| 第173-188页 |
一、关注传统国有企业的问题与对策 | 第173-177页 |
二、明晰“劳动产权”,建立“现代企业制度” | 第177-179页 |
三、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的微观机制 | 第179-182页 |
四、探索企业公司的“股份制”经营模式 | 第182-188页 |
结语 | 第188-190页 |
附录 | 第190-1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1-197页 |
后记 | 第1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