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伦理学(道德哲学)论文--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--伦理学史论文

孔子社会道德责任思想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文献综述第9-17页
一、绪论第17-27页
 (一)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第17-18页
 (二)孔子伦理思想概述第18-19页
 (三)道德,责任,道德责任,社会道德责任第19-22页
 (四)孔子及其后学论“责”与“任”第22-27页
二、“性相近,习相远”——孔子社会道德责任思想的人性基础第27-33页
 (一)肯定人性的存在第28-30页
 (二)人性是什么第30-32页
 (三)人性的特点第32页
 (四)人性与道德责任的结合点第32-33页
三、孔子社会道德责任思想的内涵第33-44页
 (一)个体与群体的道德责任第33-42页
  1、个体的道德责任第33-38页
  2、群体的道德责任第38-42页
 (二)“成仁”、“取义”——道德责任的冲突与选择第42-44页
四、孔子社会道德责任思想的特点第44-48页
 (一)“志于学”、“志于道”——将道德责任意识的确立放在首位第44页
 (二)“孝悌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”——将个体道德修养作为道德责任意识培养的起点第44-45页
 (三)“子以四教:文、行、忠、信”——重视道德责任意识的教育第45-46页
 (四)“仁以为己任”——提倡主体积极地承担道德责任第46页
 (五)“无违”、“笃信好学,守死善道”——把道德实践作为最终归宿第46-47页
 (六)“齐之以礼”——道德责任意识的修养准则第47-48页
五、孔子社会道德责任思想的现代启示第48-51页
 (一)对培养公民道德责任人格的启示第48-49页
 (二)对加强公民道德责任教育的启示第49页
 (三)对强化现代公民的个体责任修养的启示第49-51页
结束语第51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7页
附录A: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科研情况第57-58页
致谢第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网络恶搞”的伦理审视
下一篇:中国绿色制造中的生态伦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