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伦理学(道德哲学)论文

“网络恶搞”的伦理审视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1. 引言第10-18页
   ·研究缘由第10-11页
   ·文献综述第11-17页
     ·“网络恶搞”概述第11-15页
     ·网络恶搞引发的道德关注与伦理问题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网络恶搞伦理问题的成因分析第16页
     ·对网络恶搞进行伦理规范的思考第16-17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技术线路第17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7-18页
2. 网络恶搞概述第18-25页
   ·网络恶搞的内涵第18-21页
     ·“恶搞”语言分析第18-19页
     ·“恶搞”的基本特征第19-21页
     ·“恶搞”的媒介特征第21页
   ·网络恶搞现象的源流第21-22页
   ·网络恶搞的类型第22-23页
   ·网络恶搞的手法第23-24页
   ·网络恶搞的典型事例第24-25页
3.网络恶搞引发的道德关注与伦理问题第25-30页
   ·网络恶搞引发的道德关注第25-26页
   ·网络恶搞引发网络伦理面临新问题第26-30页
     ·网络与网络伦理概念第26页
     ·网络伦理的特点第26-27页
     ·网络恶搞引发网络伦理面临新问题第27-30页
4.网络恶搞伦理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0-33页
   ·应用广泛、监管乏力的互联网络成为网络恶搞问题滋生的温床第30页
   ·关注形成的巨大影响力是网络恶搞问题产生的幕后推手第30-31页
   ·现实的社会道德体系建设不够完善,也为网络恶搞的泛滥大开闸门第31页
   ·网民的心理需要是网络恶搞伦理问题产生的主观基础第31-33页
5. 对网络恶搞进行伦理规范的思考第33-46页
   ·当前对网络恶搞争论的焦点第33-36页
     ·如何确定网站的法律责任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如何确定及维护公民个人权益第34-35页
     ·“善搞”与“恶搞”第35-36页
     ·能否采用实用制以及实名制是否有用第36页
   ·对网络恶搞进行伦理规范的依据第36-37页
     ·依据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体系第36-37页
     ·依据国家的法律制度第37页
   ·网络恶搞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第37-40页
     ·知情同意原则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公平正义原则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无害公益原则第39页
     ·宽容疏导原则第39-40页
   ·对网络恶搞进行伦理规范的措施第40-46页
     ·进一步关注文化民生,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第41页
     ·坚持主流与多元的统一第41-43页
     ·提高网络监管水平,加大网络监管力度,健全网络立法第43页
     ·加强行业道德自律,文明办网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,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第44页
     ·深入伦理学理论研究,提升道德实践水平,构建中国特色网络伦理规范体系第44-46页
6.结语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49页
附录: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49-50页
致谢第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庄子隐逸思想研究
下一篇:孔子社会道德责任思想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