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提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绪论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钱氏家族文学概述 | 第13-23页 |
第一节 家族地域背景 | 第13-15页 |
第二节 家族创作概述 | 第15-23页 |
一、 家族人物 | 第15-18页 |
二、 家风传承 | 第18-19页 |
三、 家族联姻 | 第19-20页 |
四、 家族创作 | 第20-23页 |
第二章 钱维城、维乔兄弟的诗歌创作 | 第23-45页 |
第一节 钱维城、维乔的诗歌创作主张 | 第25-30页 |
一、 追寻诗画相生 | 第25-26页 |
二、 追求性情之诗 | 第26-27页 |
三、 追步李杜苏 | 第27-30页 |
(一) 心理世界对李杜苏的怀想 | 第27-28页 |
(二) 创作实践中对李杜苏的追步 | 第28-30页 |
第二节 钱维城、维乔诗歌创作的相似点 | 第30-41页 |
一、 诗歌内容的相似 | 第30-37页 |
(一) “吾生夙有山水癖,如酒得麦饴粘糖。”——对山水自然的热爱 | 第30-32页 |
(二) “点滴入农心,何待沾苗黍”——对人间冷暖的关怀 | 第32-34页 |
(三) “人生聚散诚何极,骨肉何堪几南北”——对天伦之乐的眷念 | 第34-37页 |
二、 诗歌题材的相似 | 第37-41页 |
(一) 题画诗 | 第37-39页 |
(二) 咏史诗 | 第39-41页 |
第三节 钱维城、维乔诗歌创作的相异点 | 第41-45页 |
一、 诗歌外在情绪的不同——闲适诗与穷愁诗 | 第41-43页 |
二、 特殊的诗歌类型——应制诗与仙道诗 | 第43-45页 |
第三章 钱氏其他成员诗歌创作 | 第45-61页 |
第一节 钱孟钿诗歌创作 | 第45-55页 |
一、 大气磅礴的怀古纪游诗 | 第47-49页 |
(一) 怀古诗 | 第47-48页 |
(二) 纪游诗 | 第48-49页 |
二、 磊落真挚的交游唱和诗 | 第49-52页 |
(一) 亲情唱和 | 第49-51页 |
(二) 友情唱和 | 第51-52页 |
(三) 爱情唱和 | 第52页 |
三、 清碧灵澈的闺阁柔情诗 | 第52-55页 |
第二节 钱氏其他成员诗歌创作 | 第55-61页 |
一、 对家族的热爱和眷恋 | 第56-58页 |
二、 客游他乡的无奈与凄凉 | 第58-59页 |
三、 抒发个性的狂狷与桀骜 | 第59-61页 |
第四章 家族交游唱和活动及诗歌创作 | 第61-81页 |
第一节 家族成员之间的交游唱和 | 第61-66页 |
一、 “浣青诗社”的成立 | 第61-62页 |
二、 《鸣秋合籁集》的结集 | 第62-65页 |
三、 钱维城、维乔兄弟之间的交游唱和诗 | 第65-66页 |
第二节 家族成员与同时代人的交游及其创作 | 第66-81页 |
一、 同里交游 | 第66-73页 |
(一) 与洪亮吉的交游 | 第66-68页 |
(二) 与赵怀玉的交游 | 第68-70页 |
(三) 与庄培因的交游 | 第70-72页 |
(四) 与庄似撰的交游 | 第72-73页 |
二、 其他交游 | 第73-81页 |
(一) 与袁枚的交游 | 第73-76页 |
(二) 与钱陈群的交游 | 第76-78页 |
(三) 与金祖静的交游 | 第78-81页 |
第五章 钱氏家学的发展脉络以及家族诗歌的衰落 | 第81-88页 |
第一节 钱氏家学的发展脉络 | 第81-83页 |
第二节 钱氏家族诗歌的衰落 | 第83-85页 |
一、 家族经济的萧条——直接原因 | 第83页 |
二、 家族科举的不振——深层原因 | 第83-84页 |
三、 家族后代寿命的短暂——根本原因 | 第84-85页 |
第三节 钱氏家族的文学影响 | 第85-88页 |
附录 | 第88-98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98-10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01-102页 |
后记 | 第102-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