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轭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半合成法的初步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10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3页 |
| ·微生物油脂研究和应用 | 第10-14页 |
| ·微生物油脂的来源和特点 | 第10-11页 |
| ·微生物油脂的应用 | 第11-13页 |
| ·产油微生物的代谢特点 | 第13-14页 |
| ·内生真菌概述 | 第14-18页 |
| ·内生真菌的定义 | 第14-15页 |
| ·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| 第15页 |
| ·内生真菌的一般特征 | 第15-16页 |
| ·内生真菌的生态学 | 第16页 |
| ·内生真菌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| ·问题与展望 | 第17-18页 |
| ·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进展 | 第18-21页 |
| ·共轭亚油酸的结构和性质 | 第18-19页 |
| ·共轭亚油酸的天然来源 | 第19页 |
| ·共轭亚油酸的功能和应用 | 第19-20页 |
| ·共轭亚油酸的制备方法 | 第20-21页 |
| ·本文设想与研究内容、创新点及意义 | 第21-23页 |
| 1 4.1 研究内容 | 第22页 |
| ·研究的创新点 | 第22-23页 |
| 第二章 云南红豆杉产油内生真菌的筛选 | 第23-32页 |
| ·引言 | 第23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23-24页 |
| ·主要仪器与试剂 | 第23-24页 |
| ·实验菌种与培养基 | 第24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4-26页 |
| ·内生真菌的培养 | 第24页 |
| ·苏丹Ⅳ染色筛选产油菌株的原理 | 第24页 |
| ·配制苏丹Ⅳ染色液 | 第24页 |
| ·菌丝染色 | 第24页 |
| ·显微观察和照相 | 第24-25页 |
| ·生物量测定 | 第25页 |
| ·Folch法提取油脂 | 第25页 |
| ·菌油脂肪酸甲酯化 | 第25页 |
| ·GC-MS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26-31页 |
| ·挑选试验菌株 | 第26页 |
| ·真菌油脂染色 | 第26-27页 |
| ·生物量测定 | 第27页 |
| ·油脂提取及含量测定 | 第27页 |
| ·产油真菌筛选结果 | 第27-28页 |
| ·典型菌株的形态特征 | 第28-29页 |
| ·部分菌株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| 第29-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第三章 E1.3产油培养条件初步优化 | 第32-39页 |
| ·引言 | 第32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32-33页 |
| ·主要仪器与试剂 | 第32-33页 |
| ·实验菌种和培养基 | 第33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3页 |
| ·生物量的测定 | 第33页 |
| ·油脂产率的测定 | 第33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3-38页 |
| ·碳源的确定 | 第33-34页 |
| ·氮源的确定 | 第34-35页 |
| ·碳氮比对菌油发酵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·温度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·培养时间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第四章 菌体油脂的提取工艺优化 | 第39-48页 |
| ·引言 | 第39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39-40页 |
| ·主要仪器与试剂 | 第39页 |
| ·实验菌种和培养基 | 第39-40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40-43页 |
| ·生物量的测定 | 第40页 |
| ·菌体的预处理方法 | 第40页 |
| ·油脂提取方法 | 第40-43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3-47页 |
| ·菌油提取工艺 | 第43页 |
| ·菌油的提取方法和预处理方式的选择 | 第43-44页 |
| ·菌体的预处理方式的比较 | 第44-46页 |
| ·菌油提取方法的比较 | 第46-4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五章 菌油制备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| 第48-56页 |
| ·引言 | 第48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48-49页 |
| ·主要仪器与试剂 | 第48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48-49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49-50页 |
| ·粗提菌油的简单精制 | 第49页 |
| ·碱法异构化反应 | 第49页 |
| ·共轭亚油酸的紫外标准曲线测定 | 第49页 |
| ·产物中共轭亚油酸的检测与含量测定 | 第49页 |
| ·正交实验设计 | 第49-50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5页 |
| ·菌油的简单精制 | 第50页 |
| ·菌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碱催化共轭化反应历程 | 第51-52页 |
| ·溶剂的选择 | 第52页 |
| ·CLA的标准曲线 | 第52-53页 |
| ·反应的转化率 | 第53-54页 |
| ·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4-55页 |
| ·反应液的后处理 | 第5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6-59页 |
| ·结论 | 第56-57页 |
| ·产油菌株的筛选 | 第56页 |
| ·E1.3发酵及提取优化 | 第56-57页 |
| ·菌油制备共轭亚油酸 | 第57页 |
| ·问题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| ·扩大内生真菌的筛选范围 | 第57页 |
| ·改进产油菌株的筛选方法 | 第57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-67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