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4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7-8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7页 |
·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7-8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8-12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8-10页 |
·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 | 第10-12页 |
·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、思路和方法、重点和难点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2页 |
·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 | 第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重点和难点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综述 | 第14-19页 |
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| 第14-15页 |
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| 第15-19页 |
·SCP范式 | 第15页 |
·古典贸易理论 | 第15-16页 |
·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| 第16-17页 |
·竞争优势理论 | 第17-19页 |
第三章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9-36页 |
·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 | 第19-21页 |
·80年代“内涵式”发展模式 | 第19页 |
·90年代以来“外向型”发展模式 | 第19-21页 |
·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总体现状分析 | 第21-31页 |
·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| 第21-25页 |
·产业竞争劣势及制约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和矛盾 | 第25-31页 |
·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1-36页 |
·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盈利能力逐年下滑 | 第31-32页 |
·跨国公司控制产业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价值实现 | 第32页 |
·本土电子信息企业自主创新不足 | 第32页 |
·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效应不明显 | 第32-33页 |
·产业结构存在结构性矛盾 | 第33-36页 |
第四章 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6-42页 |
·现有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| 第36-37页 |
·金暗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6页 |
·裴长洪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6-37页 |
·张金昌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7页 |
·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7-42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| 第37-39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39页 |
·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的选取 | 第39-40页 |
·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解释 | 第40-42页 |
第五章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 | 第42-82页 |
·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| 第42-58页 |
·计算机类产品出口竞争力情况分析 | 第42-47页 |
·通讯类产品出口竞争力情况分析 | 第47-52页 |
·IC元器件类产品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| 第52-57页 |
·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能力总体分析 | 第57-58页 |
·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| 第58-81页 |
·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| 第59-62页 |
·数据选取 | 第62页 |
·因子分析过程 | 第62-8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第六章 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| 第82-87页 |
·实施研发战略 | 第82-83页 |
·实施大公司战略 | 第83-84页 |
·实施人才战略 | 第84-85页 |
·实施品牌战略 | 第85-87页 |
第七章 回顾与展望 | 第87-89页 |
·回顾 | 第87页 |
·展望 | 第87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1页 |
附录 | 第91-96页 |
致谢 | 第96-9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