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菌过滤法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39页 |
·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VOCs气体污染的危害 | 第11页 |
·本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VOCs气体处理技术 | 第12-19页 |
·处理技术分类与比较 | 第12-13页 |
·生物处理技术原理及应用 | 第13-18页 |
·生物过滤工艺的原理与应用 | 第18-19页 |
·生物过滤塔处理VOCs气体的研究现状 | 第19-31页 |
·生物过滤塔处理VOCs气体的运行性能 | 第19-22页 |
·影响生物过滤塔VOCs去除能力的因素 | 第22-31页 |
·废气生物处理过程的模拟研究 | 第31-36页 |
·“扩散—生物降解”模型 | 第31-33页 |
·“吸附—生物降解”模型 | 第33-36页 |
·模型参数的估算 | 第36-37页 |
·目前研究存在问题及本研究目标 | 第3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37-39页 |
2 滤塔启动及生物生物学特性研究 | 第39-55页 |
·目标污染物的选取 | 第39页 |
·实验装置和方法 | 第39-42页 |
·实验装置 | 第39-40页 |
·营养液与培养基 | 第40-41页 |
·菌种选择 | 第41页 |
·填料选择 | 第41-42页 |
·测试方法 | 第42页 |
·滤塔启动及影响因素研究 | 第42-47页 |
·液态驯化后挂膜 | 第43-44页 |
·气态循环法挂膜 | 第44-45页 |
·影响挂膜启动完成的主要因素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生物学特性研究 | 第47-52页 |
·实验方案 | 第47-4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8-52页 |
·小结 | 第52-55页 |
3 真菌过滤去除三组分混合气体性能研究 | 第55-85页 |
·生物过滤净化处理BTX现状 | 第55-56页 |
·实验装置及运行条件 | 第56-57页 |
·实验装置 | 第56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56页 |
·测试方法 | 第56页 |
·滤塔运行条件 | 第56-57页 |
·滤塔性能表示方式 | 第57页 |
·滤塔运行性能 | 第57-79页 |
·去除负荷与入口污染物负荷的关系 | 第58-64页 |
·净化效率与污染物入口浓度的关系 | 第64-70页 |
·填料与净化效率间的关系 | 第70-74页 |
·停留时间对净化效率的影响 | 第74-77页 |
·填料层含水率的影响 | 第77-79页 |
·生物塔压降分析 | 第79-81页 |
·真菌生物过滤塔降解BTX的途径及难易分析 | 第81-83页 |
·小结 | 第83-85页 |
4 真菌滤塔稳态净化性能的模拟研究 | 第85-104页 |
·生物过滤塔运行性能模型的建立 | 第85-90页 |
·生物膜内生物净化VOCs废气子模型 | 第86-88页 |
·生物塔内物料平衡子模型 | 第88-90页 |
·参数确定及预测 | 第90-102页 |
·模型的简化求解 | 第90-93页 |
·模型参数的确定 | 第93-97页 |
·模型验证与分析 | 第97-102页 |
·小结 | 第102-104页 |
5 结论与建议 | 第104-106页 |
·结论 | 第104-105页 |
·建议 | 第105-106页 |
致谢 | 第106-10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7-118页 |
附录A 生物过滤塔净化模型主程序 | 第118-128页 |
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相关论文 | 第12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