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3页 |
1 前言 | 第13-18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3-14页 |
·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| 第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4-18页 |
·国外城镇化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·国内城镇化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2 城镇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| 第18-24页 |
·对城镇化的认识 | 第18-19页 |
·城镇化理论研究 | 第19-24页 |
·城市梯度推移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核心—边缘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中心地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点—轴系统理论 | 第22-23页 |
·卫星城及新城理论 | 第23-24页 |
3 章丘市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特征分析 | 第24-30页 |
·章丘市概况 | 第24-26页 |
·章丘市城镇化现状 | 第26-30页 |
·小城镇沿革及基本情况 | 第26-27页 |
·章丘市城镇化的现状特点 | 第27-30页 |
4 章丘市城镇化的优势分析 | 第30-33页 |
·良好的发展机遇 | 第30页 |
·国家实施加快城镇化进程,重视解决“三农问题” | 第30页 |
·外来投资日益活跃,产业和资金转移逐步扩展 | 第30页 |
·章丘市区域资源禀赋的优势 | 第30-33页 |
·较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 | 第30-31页 |
·农产品丰富,有利于发展多样化特色农业 | 第31页 |
·旅游资源独具特色,个性特征鲜明 | 第31-32页 |
·矿产资源品种多,数量比较丰富,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| 第32页 |
·电力供应充足 | 第32-33页 |
5 章丘市城镇化动力机制与战略研究 | 第33-57页 |
·章丘市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| 第33-40页 |
·中心城市的拉动与支撑 | 第33-34页 |
·农村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 | 第34-36页 |
·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与剩余劳动力转移 | 第36-37页 |
·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| 第37-40页 |
·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| 第40-44页 |
·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| 第40-41页 |
·章丘市总人口预测 | 第41-42页 |
·城镇化水平预测 | 第42-44页 |
·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| 第44-48页 |
·城镇体系发展的原则 | 第44-45页 |
·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| 第45-46页 |
·城镇体系发展目标 | 第46-47页 |
·城镇体系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| 第47-48页 |
·章丘市城镇体系规划 | 第48-57页 |
·城镇体系布局 | 第48-49页 |
·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| 第49-50页 |
·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| 第50-52页 |
·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| 第52-54页 |
·城乡经济联系区组织 | 第54-57页 |
6 章丘市城镇化的对策措施 | 第57-68页 |
·大力发展特色经济,培育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力 | 第57-61页 |
·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,夯实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基础 | 第57-59页 |
·进一步加强与济南市的产业对接,通过工业化推动城镇化 | 第59-60页 |
·加快第三产业发展,有效增加城镇的就业容量 | 第60-61页 |
·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城市功能 | 第61-63页 |
·增强能源支撑能力 | 第61-62页 |
·增强交通支撑能力 | 第62页 |
·增强用地支撑能力 | 第62页 |
·增强供水的支撑能力 | 第62-63页 |
·增强信息支撑能力 | 第63页 |
·推进体制创新,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| 第63-65页 |
·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 | 第64页 |
·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 | 第64-65页 |
·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 | 第65页 |
·采取有效措施,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 | 第65-66页 |
·城乡统筹,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相协调 | 第66-67页 |
·以城镇经营为突破口,加大资金筹措力度,拓宽融资渠道 | 第67-68页 |
7 结论与讨论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