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生态足迹的山东省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
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26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·可持续发展国内外研究 | 第11-14页 |
·可持续发展研究回顾 | 第11页 |
·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的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评述 | 第14-24页 |
·生态足迹理论 | 第14页 |
·生态足迹内涵 | 第14页 |
·生态足迹模型的相关概念 | 第14-17页 |
·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 | 第17-22页 |
·生态足迹模型的评价 | 第22-24页 |
·研究内容、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24-2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5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2 研究区域的划分 | 第26-47页 |
·区域划分的有关理论 | 第26-30页 |
·区域划分的概念 | 第26页 |
·区域划分的类型 | 第26-27页 |
·区域划分方法 | 第27-29页 |
·区域划分的基本地理单元的确定与调整 | 第29-30页 |
·山东省区域划分 | 第30-47页 |
·研究区域划分的原则 | 第30-33页 |
·区域划分的依据 | 第33-35页 |
·区域划分结果 | 第35-37页 |
·各区域自然环境与经济特征 | 第37-47页 |
3 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| 第47-67页 |
·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| 第47-51页 |
·生态足迹 | 第47-49页 |
·生态压力指数 | 第49-50页 |
·生态占用指数 | 第50页 |
·生态经济协调指数 | 第50页 |
·可持续发展指数 | 第50-51页 |
·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计算 | 第51-66页 |
·基础数据的获取 | 第51-53页 |
·不同区域生态足迹的计算 | 第53-65页 |
·生态压力指数计算 | 第65页 |
·生态占用指数计算 | 第65页 |
·生态经济协调指数计算 | 第65页 |
·可持续发展指数计算 | 第65-66页 |
·评价结果 | 第66-67页 |
·可持续发展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| 第66-67页 |
·评价结果 | 第67页 |
4 结果分析与结论 | 第67-83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67-79页 |
·不同区域生态足迹构成分析 | 第67-79页 |
·不同区域生态安全分析 | 第79页 |
·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分析 | 第79页 |
·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分析 | 第79页 |
·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状况 | 第79页 |
·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 | 第79-82页 |
·结论 | 第82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