滇东南盘龙河流域(龙潭寨水文站以上段)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20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议题及意义 | 第11页 |
·研究方案 | 第11-14页 |
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12页 |
·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区概况 | 第14-20页 |
·地理位置 | 第14页 |
·自然条件 | 第14-18页 |
·社会经济概况 | 第18页 |
·当地的突出问题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研究综述 | 第20-35页 |
·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相关内容 | 第20-29页 |
·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| 第20-21页 |
·国内外对土地利用研究的概况 | 第21-23页 |
·LUCC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| 第23-24页 |
·LUCC的环境效应研究 | 第24-27页 |
·LUCC研究方法的进展 | 第27-29页 |
·LUCC驱动力研究 | 第29-33页 |
·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 | 第30-31页 |
·我国学者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的探讨 | 第31-33页 |
·国内驱动力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3页 |
·LUCC研究趋势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遥感影像处理 | 第35-42页 |
·资料收集 | 第35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35-36页 |
·遥感影像的预处理 | 第36-39页 |
·遥感影像的几何精校正 | 第36-37页 |
·遥感影像切割 | 第37-38页 |
·遥感影像增强处理 | 第38-39页 |
·遥感影像的解译 | 第39-42页 |
·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类型的确定 | 第39页 |
·建立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标志 | 第39-40页 |
·遥感解译方法 | 第40页 |
·遥感解译过程 | 第40-41页 |
·遥感影像分类精度检验 | 第41页 |
·土地利用图的生成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| 第42-50页 |
·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 | 第42-44页 |
·耕地面积变化 | 第43页 |
·林地面积变化 | 第43页 |
·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变化 | 第43页 |
·未利用土地面积变化 | 第43-44页 |
·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 | 第44页 |
·土地利用程度变化 | 第44-46页 |
·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| 第45页 |
·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 | 第45-46页 |
·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化 | 第46-50页 |
第五章 驱动力分析 | 第50-61页 |
·定性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人口增长 | 第50页 |
·经济发展 | 第50-51页 |
·政策因素 | 第51页 |
·定量分析 | 第51-58页 |
·驱动因素选择 | 第51-53页 |
·社会经济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| 第53-55页 |
·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分析 | 第55-58页 |
·土地利用变化内在因素 | 第58-61页 |
第六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| 第61-69页 |
·综合讨论 | 第61-64页 |
·土地利用现状方面 | 第61-62页 |
·土地利用变化方面 | 第62页 |
·驱动因素选择方面 | 第62-63页 |
·驱动力定量分析方法方面 | 第63页 |
·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 | 第63-64页 |
·建议 | 第64-67页 |
·控制人口规模,优化人口结构 | 第65页 |
·合理引导经济发展,和谐处理经济与资源的关系 | 第65-66页 |
·加快未利用地的开发步伐 | 第66页 |
·加强林地建设 | 第66页 |
·加快农业技术开发,提高耕地利用效益 | 第66-67页 |
·树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,强化公众参与和监督 | 第67页 |
·结论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6页 |
附录 | 第76-8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