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--以云南省寻甸县为例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4页 |
·引言 | 第9-10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10-13页 |
·土地 | 第10页 |
·土壤 | 第10-11页 |
·耕地 | 第11页 |
·土壤质量 | 第11-12页 |
·土壤肥力 | 第12页 |
·土壤生产力 | 第12页 |
·耕地地力 | 第12-13页 |
·耕地地力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·耕地地力评价与土地评价的关系 | 第13-14页 |
·国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·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9-2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·研究的关键技术 | 第19-23页 |
·总体技术路线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耕地地力评价的原理与方法 | 第24-28页 |
·耕地地力评价的基本原理 | 第24-25页 |
·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| 第25-28页 |
·评价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评价程序 | 第26页 |
·评价原则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研究区背景与资料收集整理 | 第28-36页 |
·研究区背景 | 第28-31页 |
·地理位置 | 第28页 |
·自然条件 | 第28-29页 |
·社会经济条件 | 第29-31页 |
·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| 第31-36页 |
·资料来源 | 第32-33页 |
·土壤分类系统整理 | 第33-35页 |
·数据标准化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耕地资源基础信息库的建立方法 | 第36-53页 |
·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| 第36-39页 |
·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 | 第37页 |
·属性数据库建立流程 | 第37-39页 |
·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| 第39-42页 |
·寻甸县耕地资源基础信息库的建立 | 第42-53页 |
·取样点位图的生成 | 第43-44页 |
·土壤养分专题图的生成 | 第44-47页 |
·数字高程模型(DEM)的生成 | 第47-50页 |
·坡度图的生成 | 第50-52页 |
·坡向图的生成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基于GIS的寻甸县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| 第53-77页 |
·建立评价单元图 | 第53-55页 |
·划分评价单元的方法 | 第53-54页 |
·寻甸县耕地地力评价单元图的建立 | 第54-55页 |
·参评因素的选择 | 第55-59页 |
·影响耕地地力的因素 | 第55页 |
·耕地地力评价参评因素选择原则 | 第55-56页 |
·耕地地力评价参评因素选择方法 | 第56-57页 |
·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| 第57-59页 |
·寻甸县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| 第59页 |
·参评因素权重的确定 | 第59-65页 |
·权重的确定方法 | 第59-62页 |
·参评因素权重计算 | 第62-65页 |
·单因素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计算 | 第65-72页 |
·耕地地力综合指数的计算 | 第72-73页 |
·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| 第73-77页 |
·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| 第73-74页 |
·耕地地力数量及其空间分布 | 第74-77页 |
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存在问题 | 第77-79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77-78页 |
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3页 |
附录A (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工作)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