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磷化工产业现状简介 | 第10页 |
·黄磷尾气处理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相关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29页 |
·黄磷尾气的产生与利用 | 第14-19页 |
·尾气产生 | 第14-15页 |
·尾气成分 | 第15-16页 |
·黄磷尾气热值 | 第16-18页 |
·利用途径 | 第18-19页 |
·黄磷尾气净化处理技术 | 第19-22页 |
·水洗法 | 第19-20页 |
·水洗加碱洗法 | 第20页 |
·变温吸附和变压吸附 | 第20-21页 |
·次氯酸钠氧化法 | 第21页 |
·碱洗-催化氧化工艺 | 第21-22页 |
·高温腐蚀 | 第22-25页 |
·金属材料的氧化 | 第22-23页 |
·黄磷尾气高温腐蚀环境的特点 | 第23-24页 |
·高温腐蚀的防护 | 第24-25页 |
·锅炉常用材料 | 第25-27页 |
·铸铁材料的磷共晶 | 第27-2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 | 第29-44页 |
·黄磷尾气成分测定分析方法 | 第29-36页 |
·主要成分分析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总磷分析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砷分析方法 | 第31-34页 |
·氟化氢分析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磷化氢及硫化物分析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腐蚀实验 | 第36-39页 |
·腐蚀试验材料 | 第36-38页 |
·腐蚀实验装置 | 第38-39页 |
·腐蚀试件测试方法 | 第39-43页 |
·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X射线光电子能谱 | 第40页 |
·金相测试 | 第40-41页 |
·机械性能测试 | 第41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实际黄磷尾气成分含量测定及其腐蚀性 | 第44-51页 |
·黄磷尾气中主要成分 | 第44-45页 |
·主要成分测定 | 第44-45页 |
·一氧化碳还原性气氛的影响 | 第45页 |
·总磷 | 第45-46页 |
·总磷含量 | 第45-46页 |
·磷腐蚀 | 第46页 |
·砷化物 | 第46-47页 |
·黄磷尾气中砷的含量 | 第46-47页 |
·回收率测定 | 第47页 |
·氟化氢含量 | 第47-48页 |
·磷化氢及硫化物 | 第48-50页 |
·磷化氢及硫化物的含量 | 第48-49页 |
·硫的高温腐蚀 | 第49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黄磷尾气对锅炉材料腐蚀性与机械性能影响研究 | 第51-70页 |
·实际腐蚀失效构件电镜测试及能谱分析 | 第51-54页 |
·腐蚀构件表层剥落物检测分析 | 第54-61页 |
·炉壁外侧剥落物 | 第55-56页 |
·炉壁内侧剥落物 | 第56-57页 |
·输气管内壁剥落物 | 第57-60页 |
·化学反应分析 | 第60-61页 |
·现场挂片试验 | 第61-65页 |
·燃烧炉各部位温度测试 | 第63-64页 |
·挂片试样金相分析 | 第64-65页 |
·机械性能测试 | 第65-68页 |
·拉伸试验 | 第65-67页 |
·冲击试验 | 第67-68页 |
·弯曲试验 | 第6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六章 碱洗-催化氧化法净化黄磷尾气作燃气 | 第70-77页 |
·碱洗-催化氧化工艺流程 | 第70-71页 |
·碱洗净化 | 第71-72页 |
·碱洗净化原理 | 第71页 |
·碱洗净化效率 | 第71-72页 |
·催化氧化净化 | 第72-74页 |
·催化氧化净化原理 | 第72页 |
·催化氧化净化效率 | 第72-73页 |
·催化剂的再生 | 第73-74页 |
·净化尾气利用 | 第74-76页 |
·净化尾气作锅炉燃气利用探讨 | 第74-75页 |
·净化尾气作燃气的应用 | 第75-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77-79页 |
·结论 | 第77-78页 |
·建议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附录 | 第83-85页 |
附录A 符号说明 | 第83-84页 |
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4-85页 |
附录C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