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前言 | 第9-11页 |
第一部分 内蒙古草原沙化防治的概述 | 第11-17页 |
一、草原沙化有关范围用语界定 | 第11-12页 |
(一) 草原 | 第11页 |
(二) 沙漠化与荒漠化 | 第11页 |
(三) 草原沙化 | 第11-12页 |
二、内蒙古草原沙化的现状及危害 | 第12-13页 |
(一) 内蒙古草原沙化的现状 | 第12页 |
(二) 草原沙化的危害 | 第12-13页 |
三、内蒙古草原沙化产生的原因 | 第13-16页 |
(一) 滥垦 | 第13-14页 |
(二) 过度放牧 | 第14页 |
(三) 滥樵、滥采 | 第14-15页 |
(四) 滥用水资源 | 第15页 |
(五) 非法建设工程、采矿 | 第15-16页 |
(六) 集中定居,使定居点周围草场退化严重 | 第16页 |
四、内蒙古草原防沙治沙的历史及有关工程 | 第16-17页 |
第二部分 草原沙化防治的国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| 第17-24页 |
一、草原沙化防治的国际立法动态 | 第17-18页 |
二、各国草原沙化防治对策 | 第18-23页 |
(一) 美国草原沙化防治 | 第18-22页 |
(二) 澳大利亚的草原沙化防治 | 第22-23页 |
三、国外草原沙化防治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3-24页 |
(一) 必须明晰草原的产权 | 第23-24页 |
(二) 必须加大对草原的投入 | 第24页 |
(三) 草原生态系统内产业的多样化 | 第24页 |
(四) 与其他国家联手共同治理草原 | 第24页 |
第三部分 我国草原沙化防治的法律现状及缺失分析 | 第24-32页 |
一、我国草原沙化防治的立法现状及缺失 | 第24-28页 |
(一) 草原沙化防治的法律体系 | 第24-26页 |
(二) 我国草原沙化防治法律的缺失 | 第26-28页 |
二、草原行政管理体制现状及缺失 | 第28-32页 |
(一) 草原行政管理体制现状 | 第28-30页 |
(二) 我国草原沙化防治行政管理体制的缺失 | 第30-31页 |
(三) 草原行政执法现状 | 第31-32页 |
第四部分 完善我国草原沙化防治法律对策的构想 | 第32-38页 |
一、完善草原防沙治沙法律体系 | 第32-35页 |
(一) 整合草原法、防沙治沙法等有关法律之间的关系 | 第32页 |
(二) 完善草原法律责任制度,修改现有刑法中关于环境犯罪规定 | 第32-33页 |
(三) 完善草原沙化法律实施所需要的配套的法规、规章 | 第33-34页 |
(四) 健全草原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标准体系 | 第34-35页 |
二、完善我国环境资源行政对策 | 第35-38页 |
(一) 建立高规格、高权威、专业化、集中的环境资源管理机关 | 第35-36页 |
(二) 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实施资源综合管理 | 第36-37页 |
(三)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的基础上,建立完善的咨询机构 | 第37页 |
(四) 加强环境资源管理队伍建设 | 第37-38页 |
第五部分 完善我国草原沙化防治的有关法律制度 | 第38-54页 |
一、草原防沙治沙监测制度 | 第38-40页 |
(一) 沙化监测概述 | 第38-39页 |
(二) 我国的草原沙化防治监测体系 | 第39页 |
(三) 我国草原沙化监测制度的缺失及完善 | 第39-40页 |
二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| 第40-42页 |
三、完善草原权属制度 | 第42-49页 |
(一) 概述 | 第42-44页 |
(二) 我国草原权属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| 第44-49页 |
四、构建合理的草原沙化防治模式 | 第49-54页 |
(一) 草原沙化治理模式现状 | 第49-50页 |
(二) 构建合理的草原沙化防治模式 | 第50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附录(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)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