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本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2页 |
·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理论综述 | 第13-19页 |
·金融中介机构的作用 | 第13页 |
·券商直投业务潜在利益冲突的由来 | 第13-14页 |
·国外对于券商直投业务潜在利益冲突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·美国市场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·日本市场的研究 | 第16页 |
·国内对于风险投资潜在利益冲突的研究 | 第16页 |
·IPO前盈余管理文献回顾 | 第16-17页 |
·IPO抑价文献回顾 | 第17-19页 |
第三章 券商直投业务的历史沿革与政策目标 | 第19-23页 |
·历史政策沿革 | 第19-21页 |
·首次试水未果而终 | 第19页 |
·机会成熟再次开闸 | 第19-21页 |
·券商直投业务的政策目标 | 第21-23页 |
·改善券商收入结构,提高券商竞争能力 | 第21页 |
·进一步发挥券商的纽带功能,深度挖掘市场 | 第21-22页 |
·为拟上市企业提供“全站式”增值服务,留住优质资源 | 第22-23页 |
第四章 券商直投业务的现状 | 第23-26页 |
·总体状况 | 第23-24页 |
·以中信证券为例 | 第24-26页 |
第五章 券商直投的潜在利益冲突 | 第26-29页 |
·潜在利益冲突的动因分析 | 第26页 |
·券商直投面临的潜在利益冲突及其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市场监管方及投资者的作用 | 第27-29页 |
第六章 实证检验设计 | 第29-37页 |
·研究问题 | 第29-30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30-31页 |
·会计盈余质量假设 | 第30-31页 |
·IPO抑价假设 | 第31页 |
·研究设计 | 第31-37页 |
·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| 第32页 |
·会计盈余质量假设模型设计 | 第32-34页 |
·IPO抑价假设模型设计 | 第34-37页 |
第七章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| 第37-45页 |
·会计盈余质量假设检验结果及分析 | 第37-40页 |
·会计盈余质量假设检验结果 | 第37-39页 |
·直投企业与“保荐+直投”类企业的比较 | 第39-40页 |
·会计盈余质量假设结果分析 | 第40页 |
·IPO抑价假设检验结果及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IPO抑价假设检验结果 | 第40-42页 |
·IPO抑价假设结果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敏感性检验 | 第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八章 政策建议及本文主要结论 | 第45-49页 |
·政策建议 | 第45-46页 |
·改革新股发行制度 | 第45页 |
·完善券商直投业务监管制度 | 第45-46页 |
·加强券商直投业务内部控制 | 第46页 |
·本文主要结论 | 第46-48页 |
·关于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